媒體報道

鄧小平對毛澤東中華民族復興思想的繼承和發展(2)

二、對毛澤東現代化思想的繼承和發展 

  

毛澤東是新中國現代化事業的開創者。早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毛澤東就提出在中國革命勝利之後,“中國人民及其政府必須採取切實的步驟,在若干年內逐步地建立重工業和輕工業,使中國由農業國變為工業國。”[7]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他又及時向全國人民發出了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把中國建設成為一個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從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號召,並於1957年第一次使用了“現代化”一詞。在這年春召開的最高國務會議和黨的全國宣傳工作會議上,他提出要“將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具有現代工業、現代農業和現代科學文化的社會主義國家”。[3](p.2071959年年底到1960年初,毛澤東在閱讀蘇聯《政治經濟學教科書》時,認為“建設社會主義,原來要求是工業現代化,農業現代化,科學文化現代化,現在要加上國防現代化”。[4](p.116)這樣,原來的三個現代化就變成了四個現代化。19603月,毛澤東在會見尼泊爾首相時表示,我們“要安下心來,使我們可以建設我們國家現代化的工業、現代化的農業、現代化的科學文化和現代化的國防”。[4](p.16219638月,他進一步明確提出,我們要“在一個不太長的歷史時期內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農業現代化、工業現代化、國防現代化和科學技術現代化的偉大的社會主義國家”。[8]毛澤東提出的四個現代化很快被全黨和全國人民所接受,196412月,周恩來在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鄭重宣布,要“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具有現代農業、現代工業、現代國防和現代科學技術的社會主義強國”[9]。這便是四個現代化的由來。現在有學者認為毛澤東不是四個現代化的最早提出者,並以此否定毛澤東在中國現代化事業中的重要地位。這與歷史事實是不符合的。鄧小平在1980412日會見尚比亞總統時的談話中就曾明確指出:“我們現在講的四個現代化,實際上是毛主席提出來的,是周總理在他的政府工作報告中講出來的。”[1](pp.311~312) 

 

毛澤東提出的四個現代化思想為鄧小平所繼承。1979初,他在黨的理論工作務虛會議上明確指出:“我們當前以及今後相當長一個歷史時期的主要任務是什麼?一句話,就是搞現代化建設。能否實現四個現代化,決定著我們國家的命運、民族的命運。在中國的現實條件下,搞好社會主義的四個現代化,就是堅持馬克思主義,就是高舉毛澤東思想偉大旗幟。”[1](pp.162~163)在197910月召開的中國文學藝術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會的祝詞中鄧小平強調:“同心同德地實現四個現代化,是今後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全國人民壓倒一切的中心任務,是決定祖國命運的千秋大業。各條戰線上的群眾和幹部,都要做……實現四個現代化的促進派。”[1](pp.208~209)因為,“許多問題,不搞四個現代化解決不了。國民經濟的發展,國民收入的增加,人民生活的逐步提高,國防相應地得到鞏固和加強,都要靠搞四個現代化”。[1](p.276)正是基於對實現四個現代化重要性的認識,他把實現四個現代化提升到了“中國最大的政治”的高度。197911月,鄧小平在會見美國和加拿大客人時指出:“就我們國內來說,什麼是中國最大的政治?四個現代化就是中國最大的政治。”[1](p.23419802月,鄧小平在中共十一屆五中全會第三次會議上的講話中又強調:“我們黨在現階段的政治路線,概括地說,就是一心一意地搞四個現代化。”[1](p.276)此後,鄧小平又多次闡述過實現四個現代化的重要意義。  

堅持社會主義的現代化是毛澤東四個現代化思想的核心和本質。如前所述,毛澤東是在考慮如何建設社會主義的前提下提出四個現代化思想的,因此,他講的現代化是社會主義的現代化,是現代化與社會主義的統一。與毛澤東一樣,鄧小平也把現代化的發展方向定位在社會主義。他曾多次強調:“現在我們搞四個現代化,是搞社會主義的四個現代化,不是搞別的現代化”。[5](p.110)他對那種認為“中國應該搞資本主義現代化”或所謂“全盤西化”的觀點進行了批判,“一旦中國全盤西化,搞資本主義,四個現代化肯定實現不了……中國搞現代化,祗能搞社會主義,不能搞資本主義”。[5](p.229)他提出的四項基本原則,其中第一條就是“必須堅持社會主義道路”。[1](p.164) 

  

毛澤東在提出四個現代化思想和領導中國人民進行四個現代化建設的過程中,特別強調中國的現代化建設必須從中國的實際出發,走自己的路,而不能照抄照搬其他國家的經驗,甚至包括蘇聯和其他社會主義國家的經驗。他在《論十大關系》中指出:“我們的方針是,一切民族、一切國家的長處都要學,政治、經濟、科學、技術、文學、藝術的一切真正好的東西都要學。但是,必須有分析有批判地學,不能盲目地學,不能一切照抄,機械搬用。他們的短處、缺點,當然不要學”,“對於蘇聯和其他社會主義國家的經驗,也應當採取這樣的態度”。[3](p.41)鄧小平繼承了毛澤東這一思想。早在改革開放之初,他就諄諄告誡全黨和全國人民,“過去搞民主革命,要適合中國情況,走毛澤東同志開闢的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現在搞建設,也要適合中國情況,走出一條中國式的現代化道路”,“中國式的現代化,必須從中國的特點出發”。1](pp.163164198291日,他在中共十二大的開幕詞中指出:“我們的現代化建設,必須從中國的實際出發……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我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就是我們總結長期歷史經驗得出的基本結論”。[5](pp.2~3)此後,他在各種講話中又多次強調中國的現代化必須從中國的國情出發、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性。

  

鄧小平在繼承毛澤東現代化思想的同時,又豐富和發展了毛澤東的現代化思想。毛澤東和鄧小平都講四個現代化,而四個現代化的內涵,借用鄧小平的話說,“最主要的是搞經濟建設,發展國民經濟,發展社會生產力”。[1](p.276所以無論是毛澤東還是鄧小平,尤其是鄧小平,特別強調發展國民經濟對於實現四個現代化的重要意義。他曾經指出:“現代化建設的任務是多方面的,各個方面需要綜合平衡,不能單打一。但是說到最後,還是要把經濟建設當作中心。離開了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就有喪失物質基礎的危險。其他一切任務都要服從這個中心,圍繞這個中心,決不能干擾它,衝擊它。”[1](p.250隨著現代化事業的推進,鄧小平認識到:“我們的國家已經進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我們要在大幅度提高社會生產力的同時,改革和完善社會主義的經濟 制度和政治制度,發展高度的社會主義民主和完備的社會主義法制。我們要在建設高度物質文明的同時,提高全民族的科學文化水準,發展高尚的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設高度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1](p.2081980818日,鄧小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的講話中強調:“我們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是要在經濟上趕上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在政治上創造比資本主義國家的民主更高更切實的民主,並且造就比這些國家更多更優秀的人才。”[1](p.3221983429日,鄧小平在會見印度共產黨(馬克思主義)中央代表團時說:“過去很長一段時間,我們忽視了發展生產力,所以現在我們要特別注意建設物質文明。與此同時,還要建設社會主義的精神文明,最根本的是要使廣大人民有共產主義的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紀律。”[5](p.28這些論述體現了鄧小平全面現代化的思想,即: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是包括經濟現代化(“大幅度提高社會生產力”,“建設高度物質文明”,“在經濟上趕 上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政治現代化(“發展高度的社會主義民主和完備的社會主義法制”,“創造比資本主義國家的民主更高更切實的民主”)、文化現代化(“提高全民族的科學文化水準,發展高尚的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設高度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人的現代化(“要使廣大人民有共產主義的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紀律”)在內的全面現代化。1987年召開的中共十三大根據鄧小平的上述思想提出,要“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10]。從四個現代化到全面現代化,這是鄧小平對毛澤東現代化思想的重大發展,尤其是政治現代化和人的現代化的提出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版權聲明:本網站所有權利歸香港毛澤東詩詞網所有 關於我們 站長統計 聯系我們

©Copyright 2014 香港毛澤東詩詞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