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61年毛泽东曾评价谁的诗:他在黑暗中看到光明

  鲁迅在中华全国木刻第二回流动展览会上。(鲁迅最为传神的照片,由鲁迅之子周海婴存)
  鲁迅1934年5月30日日记:“午后为新居格君书一幅云:‘万家墨面没蒿莱,敢有歌吟动地哀。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新居格(1888-1951)是日本作家和文艺评论家,1934年来中国旅行,经内山完造介绍认识鲁迅并向鲁迅求字,鲁迅便把这首新作书赠给他。
这首诗最早由许广平收入《集外集拾遗》,并通过1938年版《鲁迅全集》广泛传播,产生很大社会影响。毛泽东非常喜爱鲁迅这首诗并熟记于心。1961年10月7日上午,毛泽东在中南海勤政殿会见日中友协代表团、日本民间教育家代表团时说:“日本人民同中国人民是好朋友。我们两国人民都遭受美帝国主义的压迫,我们有着共同的遭遇,就团结起来了。”毛泽东还谈道:“尽管斗争道路是曲折的,但是日本人民的前途是光明的,日本人民是有希望的。鲁迅是中国黑暗时代的伟大革命战士、文学战线的领导者。”随后,毛泽东谈到并复述了鲁迅的《无题》诗,说道:“这一首诗,是鲁迅在中国黎明前最黑暗的年代里写的,说明他在完全黑暗的统治下看到了光明。我把我书写的这首诗送给你们。”这首诗,毛泽东以其特有的狂草,写在一张高33厘米、宽85.5厘米的横幅上,落款为:“鲁迅诗一首。毛泽东,一九六一年十月七日,书赠日本访华的朋友们。”毛泽东还说:“这首诗不大好懂,不妨找郭沫若翻译一下。”

  对于这首诗的翻译,郭沫若可谓不二人选。郭是鲁迅同时代人,对于诗中的社会背景非常熟悉;郭还是杰出的诗人,无论旧体还是新体,他都驾轻就熟;更为重要的,郭曾在日本留学、流亡,度过将近二十年的时光,对日文翻译得心应手。当天晚上,郭沫若就将鲁迅这首诗翻译为日文并书赠给日中友好代表团。随后,郭沫若又将这首诗译成白话文:“到处的田园都荒芜了,普天下的人都面黄肌瘦。应该呼天撞地号啕痛哭,但是,谁个敢咳一声嗽?失望的情绪到了极点,怒气充满了整个的宇宙。谁说这真是万籁无声呢?听!有雷霆的声音在吼!”
  完成《无题》的日文和白话文翻译后,郭沫若意犹未尽,又用鲁迅原韵作了一首《题赠日中友好代表团》:“迢迢一水望蓬莱,聋者无闻剧可哀。修竹满园春笋动,扫除迷雾唤风雷。”诗中“蓬莱”代指日本,“聋者”指日本右翼势力对中日人民友好声音的充耳不闻,第三句形容中日人民友好的开端,最后一句展望两国人民增进团结友爱的前景。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权利归香港毛泽东诗词网所有 关于我们 站长统计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4 香港毛泽东诗词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