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毛泽东资料馆 > 伟人诗词 > 诗词赏析

毛泽东的诗词是一部融思想性、艺术性于一炉的革命史诗

集政治家、思想家、革命家、军事家与诗人词家多种身份于一身的毛泽东,既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又有具体革命斗争的实践和体验;既有史林文苑的深厚修养,又有政治生活领域和两军对垒中的现实较量;既有深邃的思辨,又有豪迈奔放的奇思。他不仅为中国革命和社会做出了巨大贡献,也为我们留下了光辉的不朽的诗篇。他的诗词恢宏浩瀚,博大精深,不仅有鲜明的时代感和历史的纵深感,而且堪称中国革命的伟大史诗。具有惊天地,泣鬼神的艺术魅力。

一、 引经据典,继承优秀文化传统

毛泽东之所以能成为天之骄子,一代伟人,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书中汲取的营养。从少年时期,毛泽东就酷爱读书,他钻研文学、历史和科学,对中国的古典文学,中国几千年辉煌的文明史,中国古典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都深有研究,对自然科学和佛学也有一些独到的见解。可以说,毛泽东是在中国传统文化滋养下成长起来的。他吸取了中国古代汉语的精华,重视语言的表现和实用性特点,最终形成了说理透彻,言之有物,表达清晰,鲜明生动,运用于自如的语言艺术风格。

据统计,在公开发表的毛泽东著作中,引用《孟子》《论语》《水浒传》等典籍三十种以上,运用成语典故三百多个。他的词也运用了很多种词牌。这就说明他不但博览群书,而且能运用自如。

比如,他写的《水调歌头.游泳》中的“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就是翻旧时歌谣。三国时,吴孙皓时欲从南京迁都到武昌,有民谣“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反映了一种安土重迁的封建乡土观念和保守意识。毛泽东稍加改动,一反原意,组成流水对,读来亲切自然,意趣横生。不但生动的交代了诗人自己南巡从长沙来到武汉的行踪,而且也透露了在日理万机之中的满怀豪情,抒发了对社会主义伟大祖国无限深厚的感情。再如,《水调歌头.游泳》中的“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句中的“巫山云雨,”是巫山有神女峰。宋玉《高堂赋》里,称楚襄王梦见神女,神女说:旦行为云,暮行为雨。诗人在这首词里,是借用了这个故事中的字面和人物。思绪遥远,神游三峡,一幅壮丽的理想图景在词中展现出来。

毛泽东不仅能将古人诗词或其他韵文成句写入诗词之中,而且能以散文成句入词。比如在《水调歌头.游泳》中,在写游泳之际,看见长江逝水,就联想到孔子《论语.子罕》中的句子,“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并赋予了崭新的意义。直接把中流搏击风浪同中国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联系起来。既有对时光流逝的慨叹,又有对“忆往昔,峥嵘岁月”的怀念;既有对历史的追溯,又有对自然规律的探究;既有对生命的感悟,又有对人生世事的思索;既有对未来的憧憬,又是“只争朝夕”催人奋进的号角。这句话的运用,不仅加深了整首词的意境,而且也使意味更加深长隽永。毛泽东这种信手拈来的手法,在古人诗词中是十分罕见的。

另外,毛泽东诗词中,还用了很多地理名词。比如,《清平乐.蒋桂战争》中,“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中的“百万工农齐踊跃,席卷江西直捣湘和鄂”等等,这是工农红军军事活动的真实记录。由此可见,毛泽东诗词是始终与中国革命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有的地名入诗,显示了空间距离。如,《水调歌头.游泳》中的“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等。

一般说来,以地名入诗很难,地名多了容易出现败笔。但是毛泽东诗词中的地名运用很成功。这不仅说明毛泽东具备挫万物于笔端的诗才,更具备磅礴于寸心的诗情,同时亦反映出毛泽东对祖国语言文字锤炼的功底之深厚。

今天,我们来研读毛泽东诗词,品味他古为今用的艺术精华,深刻感悟到,毛泽东旧体诗词,能把中国革命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真正的做到了内容与形式和谐完美的统一。

因为古老的词牌,多系骚人墨客抒怀言志的载体,或言仕途的坎坷,或叙述情场失意,或写山水花鸟,或记载闺阁怨恨,也有描绘华夏江山的雄壮,抒发建功立业之佳作。但是,或疏于历史的域限,或是囿于阶级的限制,他们的诗词和毛泽东的诗词相比,就黯然失色了。毛泽东凭他古为今用,“弃其糟粕,取其精华”的文艺思想,赋予古老的词牌于新的艺术生命。完成了古典诗词的现代转型,就是把中国古典诗词用来反映当代生活,这几乎是毛泽东一个人的杰作。经过艺术创化和创新,毛泽东已经成为中国古典诗词的最后一座高峰,成为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转型过度中的一座重要桥梁。毛泽东诗词中许多名篇名句,已经成为了中华文化长河中的瑰宝和当代中国人耳熟能详的警句格言。

比如:“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等等。这些已经成为毛泽东巨大精神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的影响了几代中国人。就他的诗词而言,它的普及率程度无人可及,创造了中国诗歌史上的奇迹。

诗坛泰斗臧克家评价毛泽东诗词时说:“他的作品,给传统的诗词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境界。从中看出他坚强的革命意志,博大渊深的胸怀,厚实的文学修养,高强的表现艺术。我们应该认真的学习他诗词中的那种民族气魄,民族风格与创新精神”。

二、乐观的革命精神,浪漫的创作手法

毛泽东诗词中的主人公,永远不会倾倒在强者的面前承认自己的渺小,而是以坚忍不拔的意志和勇气对强者进行反抗和超越。

比如,读他的《菩萨蛮.黄鹤楼》,我们会感受到,作者所身处的那个苍凉无奈的社会。1927年春,诗人和夫人来到黄鹤楼,时值烟雨茫茫,了望辽阔的大地,不禁感慨万千。因为,当时的革命正处在那样一个危险的时代,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革命党人士,武汉的汪精卫也在酝酿着事变。毛泽东敏锐的觉察出危机正在日渐逼近,可是党的总书记陈独秀还有苏联顾问鲍罗延,对此并无察觉,还一直主张对蒋介石妥协。从“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来看,诗人此时的迷茫不知如何是好。可是,“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将全词笔锋一转,表现出那种豁达的情怀。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词人依旧可以对酒当歌,依然对未来充满信心,依然坚守自己的信念——与反动派斗争到底!并且抒发了诗人对江盟誓,以身许国的强烈感情。

毛泽东不愧为人中豪杰。能赖一己之力令江山变色,戎马倥偬之余还不废吟咏。他自己曾经说过,他的诗词大多数都是在马背上“哼”成的。这恰恰说明了文艺创作的本质——作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这个“马背”,实际上是充满艰辛的征途,是血与火的战场。投身革命几十年,尽管常常是在刀光剑影的战场上驰骋,冲锋陷阵。但在毛泽东看来,是那样的闲适,那样的镇定,那样的乐观。“胜似闲庭信步”。在他看来,凶恶的敌人,暂时性的困难,大自然的疾风暴雨,江河湖海中的险滩恶浪,均不在话下。他之所以能临危不惧,是因为他长期无条件的全心全意地在“火热”斗争中生活,在唯一的最大的丰富的源泉中“生活”,进行不断的“观察”、“体验”、“研究”、“分析”。这样的诗词,具有无限的生命力。所以,他的诗词不仅为中国人民所喜爱,而且为世界人民所传诵。

毛泽东在逆境中的泰然心态,其实是以顽强的斗争精神为支撑的,而不断斗争的胜利,又激发了毛泽东更加豪迈的乐观主义。青年时代“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的斗争格言,最终演变成了晚年毛泽东的斗争哲学。

三、毛泽东诗词中的“山”“水”独具特色

毛泽东诗词在继承我国古代诗词传统的基础上,以中国人民在艰苦卓绝的革命和建设经历作为创作素材,从天、地、人这个审美角度出发,用革命家的气魄和眼光,把他对自然、社会、历史、人生的邃密考察与深沉思索,用革命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手法,以独特笔触写出了一首首饱含激情、凝铸着炽热的灵魂与血肉的诗词。这些诗词已经成为经典传世的精品,深受中外人士特别是诗词爱好者的赏识与推崇。

在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毛泽东以革命家的气魄率领中国人民战胜了征途中的种种困难,跨越了一座座高“山”,闯过了一道道雄关,最终迎来了一个个伟大的胜利。他以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将写“山”这一事物与抒情融合在一起,写出山的高峻、雄奇、峭拔,表达了中华民族的乐观、坚定、顽强的精神。比如,《菩萨蛮.黄鹤楼》中的“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忆秦娥.娄山关》中的“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水调歌头.游泳》 中的“风墙动,龟蛇静”“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等等,抒发了诗人勇于克服困难的凌云壮志。

写水,奔腾不息,抒发了诗人敢于渡过急流险滩的豪迈之情。比如《水调歌头.游泳》中的“万里长江横渡”“高峡出平湖”,《菩萨蛮.黄鹤楼》中的“茫茫九派流中国”“龟蛇锁大江”等等,诗人在继承我国古代常用的“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的方法同时,又融入了诗人那种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思想和气魄,使其诗具有很强的透视力和感召力。

纵观中国的近代史,旧中国似在风雨中飘摇着的一叶扁舟。虽然有林则徐之流勇于率领国人抵御外强凌辱的义举;亦有梁启超、康有为等仁人志士扛起了“变法”的大旗,还有孙中山等为首的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活动,但是,他们都没有能力将中国这艘航船驶向理想的彼岸。只有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才是真正主宰中国前途命运的一代英豪。他们不畏在革命和建设的航程中碰到的各种急流险滩。“万水千山只等闲”就表现了诗人那种豪迈的英雄气概,战胜国内外的反动势力的决心。虽然诗人诗词中所写的“水”,情态各异,寓意也有所不同,但是,在诗人的眼中,没有任何一种“水”能阻挡中国人民的前进步伐,只会载着中国——这艘巨大航船驶向成功的彼岸!

用我国梁代著名的诗论家钟嵘的话来说,可谓是:“千之以风力,润之以丹采,使味之者之极,闻之者动心”。

四、毛泽东的诗词是一部以“诗言志”的革命史诗

毛泽东诗词是20世纪中华民族为争取民族独立、自由、文明、富强而英勇奋斗的史诗,是中华民族诗词宝库中的璀璨的珍品,具有极高的思想性,艺术性和审美价值。毛泽东诗词,无论写景、咏物、或是抒情、喻理,都在言志。这个“志”在毛泽东诗词中,首先表现为充盈期间的远大理想和崇高的抱负,使毛泽东诗词具有着真切、生动、壮丽的理想启示和理想感召力。他小的时候曾经改诗立志,发出了“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的宏愿。

我们看他13岁时写的《井赞》,“天井四四方,周围是高墙。清清见卵石,小鱼囿中央。只喝井里水,永远长不长。”

这首诗表现了他从小就树立了远大理想和抱负。随着时代的发展,他不断的改变自己的理想。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时代的召唤激起了毛泽东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驱动着他去主宰历史的命运,去拯救多灾多难的民族。

大革命失败的岁月,面对风云变幻的局势,毛泽东能“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在艰苦卓绝的长征岁月里,在变幻莫测凶险异常的行军途中,在马背上能“哼”出最壮美的诗篇。有“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坚强意志;有“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坚定信念。在建国初期,中国面临“高天滚滚寒流急”“万花纷谢一时稀”的严峻形势下,毛泽东诗词则展示了傲霜斗雪的梅花劲骨,乱云飞渡下的从容姿态,立于险峰眺望无限风光的豪迈。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等诗句,把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相结合,使诗情与哲理融为一体,成为鼓舞人们意志的警句格言。同时也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

毛泽东亲自参与并领导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斗争,毛泽东诗词则是对此生动形象的艺术再现,堪称中国革命的英雄史诗。它把中国伟大革命时代的历史进程与中国革命建设的历史脚步声谱写进每一诗篇的字里行间。通过对反军阀斗争和大革命运动的深切关注,对井冈山斗争和长征壮举的热情赞颂,对抗日民族解放运动和人民解放战争的高亢咏唱,概述了我国艰苦卓绝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战斗历程,通过对新中国的讴歌,对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赞美,对反帝、反霸斗争的抒写,再现了我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从而艺术地记录了我国无产阶级近半个世纪中走过的历史足迹,生动地反映了两个革命阶段中我们民族与社会的时代风貌,展示了无产阶级的崇高精神世界和远大理想。它既有纵的线索和各个革命时期的历史轮廓,又有横的断面和重要历史事件的具体画幅。

据考证,毛泽东从25岁开始,即1918年写的《送纵宇一郎东行》,明确表明革命心志,到1949年写《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30年间恰巧有28首诗词,正好记录了毛泽东开创和领导的28年武装斗争。他用大气磅礴的、瑰丽多姿的、《和柳亚子先生》等诗篇歌颂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而《浪淘沙·北戴河》、《水调歌头·游泳》、《七律二首·送瘟神》、《七律·到韶山》、《七律·登庐山》等诗篇不仅展现了我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新图画,而且能使我们看见我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事业走过的艰难曲折历程。他用革命家的气度和艺术家的笔触,在一穷二白的中国大地上绘出了一幅最新最美的图画,写下了一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壮丽“史诗”。

毛泽东诗词记录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但它不是中国历史的简单复写,也不是历史重大事件的罗列组合。在记录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文采风流的诗词创作,有意无意的记录了自己领导的坚苦卓绝的、惊动天地的、波澜壮阔的、翻天覆地的斗争历程。

譬如,《清平乐·六盘山》等诗篇作为万里长征的光辉记录;有《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七律·和柳亚子先生》、《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他歌咏大革命时期革命先驱者的战斗风貌,赞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工农革命运动,咏叹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卓绝奋进,高扬抗日救亡的民族精神,歌颂人民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描绘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壮丽图景,表现共产党人的反帝、反霸的坚强斗志。进取者的奋斗,牺牲者的豪迈,崇高的追求,艰难的斗争,这些既是诗人对中国革命时代主流和时代精神的把握,也是诗人对社会历史本质规律的形象揭示。这些描写几十年前中国社会生活的英雄史诗、革命史诗,并不会因为历史的进程已跨进新的发展时期而使人感到遥远,它所显示出来的思想光芒和艺术魅力,将令人倍感亲切。在毛泽东诗词气壮山河、声震环宇的声声呐喊中,我们寻找到了中华民族抗争、崛起、振兴、腾飞的历史轨迹。这恢宏而悲壮的历史感染着我们,我们可以从中看到中国的昨天,看到前人创业的艰难、历史发展的曲折。毛泽东诗词传达了中华民族的百年心声,成为中华民族的心灵积淀史,它把民族智慧推向了新的辉煌,找到了民族智慧在新世纪乃至将来发生、发展的新契机。这深厚的历史积淀为中国今天的奋进和未来的发展增加了厚重的文化底蕴,是中华民族巨大的精神财富,具有永恒的意义。

毛泽东诗词是体现中国多元文化价值的艺术复合体。共产主义的宏伟理想和爱国主义的崇高情操,无产阶级的博大胸襟和高尚伟大的人格,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指引下的雄辩远视和革命理想烛照的乐观主义,强烈丰富的情感和表露方式的脱俗,天才的智慧和高度的修养,出类拔萃的思维能力和鲜明突出的个性交融一体,创造了毛泽东诗词独具的诗风,也使毛泽东诗词具有震撼人心的人格力量。诗人如今虽然离开我们已经30多年了,但是他留下的不朽诗篇,已经成为我们研究和学习旧体诗词的光辉典范。每当读起他的诗就能“使昏睡者惊醒;浑噩者聪慧;冷漠者燃烧;狭隘者博大;轻贱者深沉;软弱者坚强;游戏者庄重。毛泽东的人品和诗品,拥有一份民族人格建设的价值。”

总之,毛泽东诗词,艺术上,运用革命浪漫主义创作方法;思想上,表现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风格上,独具匠心,其神韵以傲骨取胜,豪迈奔放,激越昂扬,气象恢宏。无论是“大风起兮云飞扬”的刘邦,还是“力拔山河兮气盖世”的项羽;无论是“秋风起兮白云飞”的刘彻,还是“夜间不敢长伸脚,恐踏山河社稷穿”的朱元璋都是望尘莫及的。柳亚子曾评价毛泽东诗词:“推翻历史三千载,自铸雄奇瑰丽词”“才华信美多娇,看千古词人共折腰”。毛泽东诗词的境界与气魄,绝对是千古一人,既前无古人,也肯定是后无来者!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或是以后的人们,诵读这些诗词,都可以从中感受到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作者满腔的热情,豪放的气概,深远的意境。从而心灵为之震颤,视野为之拓展。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权利归香港毛泽东诗词网所有 关于我们 站长统计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4 香港毛泽东诗词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