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中卷

1941(19)

1222

出席中共中央书记处工作会议。会议决定:在中央书记处之下设立图书室,征集时事材料,供政治局委员讨论政治问题的参考。今年过新年举行团拜、晚会及简单的聚餐,废止请客拜年的旧习。

1223

致信续范亭:“两示敬悉。电已照发,所见很对。承馈酒蜜,即与若飞分尝。我臂部十愈五六,是洗澡晒太阳之功,再过一时,或可全愈。尊恙有起色,大家欢喜。惟不宜急于求愈,不宜即准备行动,我看你的身体至少再休养一年,以为如何?住地以适为主,中央医院如有房子自好,否则即住现处,有林、谢、高、南〔1〕诸人谈谈可慰寂寞。元旦此间有一小晚会,如有兴致可来看看,我派车子接你。”

1〕林、谢、高、南、指林伯渠、谢觉哉、高岗、南汉宸。

1225

关于修改《中共中央关于抗日根据地土地政策的指示第一号》草案,致信任弼时:“土地指示我改造了,改成能够公开发表的,请你审阅付缮交各同志去看。原文提得不清楚不明确,又有许多重复及遗漏之处,改造后似乎好些。参考意见三件亦有些问题,待修改后再交你。”

1228

为中共中央书记处、中央军委起草关于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战略方针的指示。指示说:“一九四一年我根据地受了很大损害,应乘一九四二年敌人忙于太平洋对中国采取战略守势之际,集中精力恢复元气,坚决执行中央十二月十三日指示〔1〕,精兵简政,发展经济,发展民运,发展敌占区工作,发展对敌伪的政治攻势,有计划地训练干部,在军事上是粉碎敌人可能的‘扫荡’(任何‘扫荡’必须坚决粉碎之)”。“世界大势及国内大势迫得国民党要作某种政治上的转变,但其过程仍是慢的,我党我军的宣传,务须避免刺激国民党,静观变化,少作批评,极力忍耐,不要躁急。总之明年的中心任务在于积蓄力量,恢复元气,巩固内部,巩固党政军民。对敌伪以政治攻势为主,以游击战争为辅。对国民党以疏通团结为主,以防制其反共为辅。如敌人不攻苏联,我们即取此政策以待敌军之敝。如敌攻苏联或苏联攻敌,我们即有充分精力配合苏军作战”。

1〕疑有误,似应为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十七日中共中央关于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敌后抗日根据地工作的指示。

1229

出席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会议通过毛泽东起草的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关于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战略方针的指示;讨论西北中央局对陕西工作的决定,照毛泽东修改过的草案基本通过,并委托毛泽东根据本日讨论的意见再加修改;讨论一九四二年中央预算及中央直属的供给问题,照李富春提出的草案基本通过;同意毛泽东提议,除完成编辑马恩列斯思想方法论一书外,重新编辑中国革命,党的建设,西方革命运动史三本教科书。会议还决定张如心调任毛泽东的读书秘书。

1230

同王稼祥致电周恩来:“中共党史的学习请先从讨论《六大以来》的文件入手。”

12

由毛泽东主持编辑的党内重要秘密文件汇集《六大以来》正式印制。编入的文件,起自一九二八年七月,迄至一九四一年十一月,共五百余件。这是整风运动中高级干部学习党史的主要材料。冬为中央党校题词:“实事求是”。本年研读苏联哲学家西洛可夫、爱森堡等合着《辩证法唯物论教程》(中译本第四版)一书,写了约一千二百字的批注,大部分写在第六章“唯物辩证法与形式论理学”内。这些批注主要有:“中国主观主义者与张国焘主义者的方法论都是机械论。”“本质的矛盾,或基本矛盾,才是根据。”“书斋中不能发展理论。”“在认识过程,个别决定普遍;在实践过程,普遍决定个别。”“在认识过程,战术决定战略;在实践过程,战略决定战术。”“中国主观主义者的一般是脱离个别的(脱离实际)。”“中国主观主义者有许多折中论,他们不能指出矛盾的指导方面(决定方面)。”“中国主观主义者也带着形式主义性质。”“唯心辩证(黑格尔),唯心形式(德波林及中国德波林派),唯物形式(法国启蒙者、陈独秀),唯物辩证,四者之中,只有最后一种是正确的。”“不注意具体特点,妄把主观构成的东西当作特点(抽象的特点,没有客观实在性的特点),李立三及其后的主观主义者正是如此。”“‘三三制’、新的土地政策、劳动政策、文化政策、知识分子政策、锄奸政策与干部政策,都是新的实践中所发现的诸现象间的新的关联形式。”“中国的斗争如此伟大丰富,却不出理论家!”本年写题为《关于一九三一年九月至一九三五年一月期间中央路线的批判》的长篇文章。文章分九个部分,对王明“左”倾路线统治时期中共中央的七个决议和指示,当时一位中央负责人的一篇指导性文章,以及中共苏区中央局的一个决议,逐篇进行分析和批评。毛泽东批评的这九个文献是:中共中央关于由于工农红军冲破第三次“围剿”及革命危机逐渐成熟而产生的党的紧急任务的决议(一九三一年九月二十日),中共中央关于日本帝国主义强占满洲事变的决议(一九三一年九月二十二日),中共中央为目前时局告同志书(一九三一年十二月十一日),中共中央关于争取革命在一省与数省首先胜利的决议(一九三二年一月九日),中共中央关于一二八事变的决议(一九三二年二月二十六日),中共中央致各级党部的一封信(一九三二年三月三十日),《在争取中国革命在一省几省首先胜利中中国共产党内机会主义的动摇》一文(一九三二年四月四日),中共中央为反对帝国主义进攻苏联瓜分中国给各苏区党部的信(一九三二年四月十四日),中共苏区中央局关于领导和参加反对帝国主义进攻苏联瓜分中国与扩大民族革命战争运动周的决议(一九三二年五月十一日)。这篇文章,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以及策略方面,批判了王明“左”倾路线的主观主义、冒险主义、宗派主义和关门主义。文章通过对王明路线的批判,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文章说:“所谓对于情况的估计,就是根据我们对于客观地存在着的实际情况,加以调查研究,而后反映于我们脑子中的关于客观情况的内部联系,这种内部联系是独立地存在于人的主观之外而不能由我们随意承认或否认的。”“如果我们还想改变客观情况的话,那就可以根据这种真实地反映了客观情况内部联系的估计,规定行动方针,转过去影响客观情况,把它加以改造。”又说:“‘自由是必然的认识’——这是旧哲学家的命题。‘自由是必然的认识和世界的改造’——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命题。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如果不懂得从改造世界中去认识世界,又从认识世界中去改造世界,就不是一个好的马克思主义者。一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如果不懂得从改造中国中去认识中国,又从认识中国中去改造中国,就不是一个好的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文章在批评王明路线领导者们的所谓两条战线斗争时说:他们的两条路线斗争是主观主义的,不是根据于客观实际而仅仅根据于主观愿望,对于不合他们胃口的一切人都看作是“机会主义”。他们不知道两条路线斗争,“在马克思主义者看来,就是对于时间与空间中运动着的一定事物的过去与现在的发展状态加以分析与综合,因而可以肯定它的暂时安定性(即该事物的本质及其属性)的一种方法”。他们的两条路线斗争的方法,就是他们的乱斗法,没有可能把对付敌人和对付犯错误的同志加以区别,在党内造成一种乱斗的习惯,不分青红皂白,大事小事,一律都是“最坚决无情的斗争”,造成党内离心离德、惶惶不可终日的局面。这篇文章写于一九四一年九月会议以后。一九六五年五月,毛泽东又看过这篇文章,作了一些修改,将题目改为《驳第三次左倾路线》,并写了一个批语;其中说道:“这篇文章是在延安写的,曾经送给刘少奇、任弼时两同志看过,没有发表。送出去后也就忘记了。一九六四年有人从档案馆里找出这篇文章的原稿,送给我看,方才记起确有这回事。在延安之所以没有发表,甚至没有在中央委员内部传阅,只给两位政治局委员看了一下,就再不提起了,大概是因为这篇文章写得太尖锐了,不利于团结犯错误的同志们吧。”本年为九月至十月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起草书面结论草案,题为《关于四中全会以来中央领导路线问题结论草案》。结论草案对王明“左”倾路线作了这样的概括:“这条路线的性质是‘左’倾机会主义的,而在形态的完备上,在时间的长久上,在结果的严重上,则超过了陈独秀、李立三两次的错误路线。”结论草案分析了王明“左”倾路线在思想上、政治上、军事上、组织上所犯的严重原则错误。思想方面,犯了主观主义与形式主义的错误;政治方面,在形势估计上,在策略任务的提出与实施上,在对中国革命许多根本问题的解决上,都犯了过左的错误;军事方面,犯了从攻打大城市中的军事冒险主义转到第五次反“围剿”中的军事保守主义(同时也包含着拼命主义),最后在长征中转到完全的逃跑主义的错误;组织方面,犯了宗派主义的错误。草案指出:一九三五年一月召开的遵义会议“实际上克服了当作路线的‘左’倾机会主义”,解决了当时最主要的问题——错误的军事路线、错误的领导方式和错误的干部政策,“实质上完成了由一个路线到另一个路线的转变,即是说克服了错误路线,恢复了正确路线”。这个结论草案没有形成正式决议,它的许多重要内容和思想观点,后来被吸收在一九四五年四月二十日中共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权利归香港毛泽东诗词网所有 关于我们 站长统计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4 香港毛泽东诗词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