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點評國名黨著名將領

第16章 高樹勛 影響國民黨將領的一面旗幟(4)

                           決定中共命運的平漢戰役

 

八年抗戰,終以日本宣布投降宣告結束。

蔣介石驀然回首,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等抗日隊伍經過8年抗戰,已經發展到130余萬人,民兵260多萬人。在抗日根據地內,建立了村、鄉、縣人民政府,建立了司法、稅收、供銷社、銀行,蔣介石心有不甘。

毛澤東同周恩來、王若飛于828日赴重慶談判。

毛主席去重慶談判剛走,蔣介石就派兩路大軍來扣華北解放區的“南大門”——晉冀魯豫軍區。一路是閻錫山,進攻上黨;另一路是高樹勛、馬法五,方向是平、津。

守華北解放區南大門的晉冀魯豫軍區的兵力并不很多,也不很強,但指揮員卻是毛澤東麾下赫赫有名的兩員戰將——有當代孫武之稱的劉伯承和鄧小平。

閻錫山進攻上黨地區的兵力有38千多人,而晉冀魯豫方面兵力也就是3萬出多一點,不僅從數量上少于閻錫山,而且從編制上,連一個完整的、編制充實的團都沒有。裝備就更比不上閻錫山了,大炮等重武器很少,彈藥也很少。

形象地說,當時擔當守門人角色的,是一群游擊隊的集合體,一點也不夸張。

閻錫山挑的時機也不錯。進攻上黨的時候,劉伯承和鄧小平都在延安開會,只有參謀長李達在前線指揮。當劉伯承、鄧小平、陳錫聯、陳再道、陳賡等一班戰將,火速乘坐美軍駐延安觀察組的同一架運輸機飛回太行山的時候,仗已經打得如火如荼了。

劉、鄧等人一下飛機,就上了前線,戰士們有了主心骨,士氣大振,閻錫山指揮的國民黨第19軍一下子就被打得稀哩嘩啦了。

蔣介石看到晉冀魯豫軍區主力已經被吸引到太行山方向,即以14個軍的兵力,兵分3路,沿平漢、同蒲、津浦鐵路線向華北解放區進攻。

此時,高樹勛已是國民黨第11戰區副司令兼新8軍軍長。

10月中旬,國民黨第一戰區司令長官胡宗南的先頭部隊第3軍、第16軍經同蒲路、正太路進抵石家莊;沿平漢路北進的高樹勛、馬法五部,目標是到達石家莊,與胡宗南部會合,搶占平津,奪取東北。

劉伯承、鄧小平決定盡快發起平漢戰役。

剛剛從重慶回到延安的毛澤東,顧不上休息,仔細分析研究了敵我雙方的戰略態勢,很快就做出判斷:高樹勛、馬法五率領的沿平漢線從新鄉北進的第一梯隊,這一路是最主要的,對解放區危害最大,兵力組成有第30軍、40軍、新83個軍和喬明禮的河北民軍縱隊,共約6萬余人。

1014日,高樹勛、馬法五部開始經過湯陰、安陽北進。

1016日,劉、鄧下達平漢戰役令,并在邯鄲西郊的峰峰礦區設立前線指揮所。

1017日,延安的毛澤東致電劉、鄧:“必須集中太行與冀魯豫全力,爭取平漢戰役的勝利。即將到來的新的平漢戰役,是為著反對國民黨主要力量的進攻,為著爭取和平局面的實現。這個戰役的勝負,關系全局,極為重大。”

劉、鄧接到電報后,一邊督促各個部隊迅速從上黨地區抽調出來,從太行山千山萬壑的小路上直奔邯鄲戰場,一邊抓緊時間補充兵員和武器彈藥。

打平漢戰役比打上黨戰役可困難多了。

馬法五的第30軍、40軍戰斗力都比較強,高樹勛的新8軍也不弱。而晉冀魯豫解放軍剛打完上黨戰役,雖說是操得勝之師,畢竟也是疲憊不堪。

高樹勛、馬法五的先頭部隊于22日北渡漳河,同晉冀魯豫軍區的阻擊部隊接戰。

馳騁太行的晉冀魯豫地區第三縱隊陳錫聯、彭濤部,最先趕到戰場,投入阻擊戰斗。雙方在馬頭鎮展開激戰。一個回合下來,陳錫聯檢點人馬,竟有幾百人的傷亡。

劉、鄧這邊隊伍沒有到齊,高樹勛那邊又發起了新的進攻。劉、鄧立即把剛剛從冀魯豫趕到的楊得志、蘇振華第一縱隊投入戰斗。鄧小平要通了蘇振華的電話,命令一縱無論如何要堅持5天,等后續部隊到達指定地點。一縱隊的阻擊戰打得確實漂亮,完成了阻擊任務,接應后面的隊伍陸續趕上,形成了對國民黨軍的戰役包圍態勢。

1024日,高樹勛、馬法五的3個軍全部渡過漳河,分兩路猛烈北攻。而星夜兼程東進的晉冀魯豫軍區主力已在預定地區完成集結,于當日晚開始按預定部署出擊。

版權聲明:本網站所有權利歸香港毛澤東詩詞網所有 關於我們 站長統計 聯系我們

©Copyright 2014 香港毛澤東詩詞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