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點評國名黨著名將領

第13章 蔣鼎文 軍事與中共兵法(7)

                           日軍打掉了蔣鼎文的司令部

 

毛澤東早在抗日戰爭剛剛開始的19379月,就曾在給林伯渠的電報中,說:“蔣鼎文身為軍人不懂軍事,依照他的無知妄想是要打敗仗的。”

仿佛要驗證毛澤東的這個評價,在抗日戰爭后期,蔣鼎文由于狂妄無知,果然打了一個大敗仗。

1940年冬,蔣鼎文到洛陽接任第一戰區司令長官,副手是被河南人民稱之為“水、旱、黃、湯”四大害之一的湯恩伯。能與水災、旱災、黃河之災并列,湯恩伯的為人可想而知。

蔣鼎文也好不到哪里去。雖然他與湯恩伯不和,但在對河南人民的橫征暴斂上是一致的。

19444月,日軍為打通從北平到南洋的大陸交通線,發動了豫湘桂戰役,首先進攻中原,發動了中原戰役。

在劉震云的小說《溫故1942》中,披露了這樣一個細節:

“蔣鼎文在河南省內,不僅剝奪了農民手中最后一點糧食,而且國民黨軍隊還強行征用農民的耕牛以補充運輸工具。河南是小麥種植區,耕牛是農民的主要生產資料,強行征牛是農民不堪忍受的。他們用獵槍、大刀和鐵耙把自己武裝起來。開始時他們只是繳單個士兵的武器,最后發展到整連整連地解除軍隊的武裝。據估計,在河南南戰役的幾個星期中,大約有5萬名中國士兵被自己的同胞繳械了。”

1944年,河南人為日軍帶路的,給日軍支前的,抬擔架的,甚至加入隊伍、幫助日軍去解除中國軍隊武裝。”

在戰役開始之前,蔣鼎文在洛陽召高級將領會議,對日軍的企圖、目的、兵力,以及進行兵力調整部署等問題,均未談起,只是要求各集團軍、各軍官長把軍官眷屬及笨重行李、重要文件等,盡快向后方轉移。

會上,第36集團軍總司令李家玨將軍主張主動出擊的建議。而在蔣鼎文看來,自19415月中條山大血戰后,日軍與第一戰區隔河相峙已達3年之久,日軍未突破第一戰區南岸防線,都是因為他部署的堅強防線,使日軍不敢輕舉妄動而越雷池半步。因此,現在第一戰區的防線沒有必要調整,更不必大驚小怪地四處出擊,只要穩坐釣魚臺就行了。

蔣鼎文集中4個集團軍和其他部隊,至少25萬人馬,迭次配備于約200公里的黃河南岸,廣大后方幾乎無機動兵力。更讓人感到詫異的是,蔣鼎文竟然將自己的戰區長官部置于黃河岸邊的洛陽城。

這是一個很初級的錯誤。蔣鼎文想的很簡單,以為這樣便于在第一線指揮河防作戰,自己同第一線將士安危同在,可以鼓舞士氣。他混淆了指揮員與指揮機關的界限:高級指揮官本人親臨前線,與高級指揮部置于前線完全是兩回事。如果指揮部被敵人打掉,指揮系統陷入癱瘓,數十萬名將士在數百公里的范圍內,如何統一協調的作戰?

盡管蔣鼎文與湯恩伯有隙,大敵當前本應和衷共濟。但當湯恩伯兵團在河南中牟、許昌地區與日軍血戰周旋,幾乎吸引了全部日軍主力的20天時間里,蔣鼎文的11個軍卻按兵不動,一直蹲在黃河南岸邊,向北靜待,坐等日軍進攻。

末幾,日軍少部機械化部隊渡過黃河,蔣鼎文的指揮部因離前線太近,有被日軍包圍的危險,便于56日就撤到新安。10日半夜,驚慌失措的蔣鼎文帶著幕僚和參謀人員,從新安向西南撤退,通過洛寧進入了綿亙于豫西的伏牛山的深山密林中,眼睜睜看著日軍大部隊圍攻孤城洛陽。

525日,洛陽陷于日軍之手。至此,38天之內,在蔣鼎文的“指揮”下,國民黨軍丟失開封至撞關間約400公里、新鄉至信陽間約350公里的廣大中原地區。

總指揮部逃入深山,聚集在洛陽附近的河防各軍群龍無首,亂做一團。澠池以南的翟涯小鎮,竟聚集有國民黨的3個集團軍總部和4個軍部!

在西撤途中,第36集團軍總司令李家玨將軍在陜縣秦家坡時一帶的麥田里,被追擊而來的日軍亂槍當場打死,他的特務營也全部犧牲,同時遇難的還有第36集團軍總部副官處長周鼎銘少將;步兵指揮官陳紹堂少將等高級將領多人。

豫中戰役是整個豫湘桂戰役的開端,此次戰役中國軍隊的大潰敗,盡管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最主要的一條,就是蔣鼎文的指揮不當。3個星期內,日軍就實現了戰役目標,通往南方的鐵路也落入日軍之手。

在接下來的長沙守衛戰中,第九戰區司令官薛岳鑒于蔣鼎文的長官司令部被敵打掉,使一戰區陷入大混亂的教訓,為防萬一,決定將第九戰區長官部轉移到長沙以南約二百公里的耒陽。蔣鼎文也算從反面給中國軍隊上了一課。

蔣介石對第一戰區失守鄭州、洛陽,兵敗豫中,極為震怒,責令蔣鼎文辭職,撤了湯恩伯第一戰區副司令長官和魯蘇豫皖四省邊區總司令之職。19447月初,交割了司令長官職務的蔣鼎文回重慶,到軍事參議院坐了冷板凳。不久,蔣鼎文索性脫去陸軍二級上將的戎裝,去商界賺大錢去了。

 

版權聲明:本網站所有權利歸香港毛澤東詩詞網所有 關於我們 站長統計 聯系我們

©Copyright 2014 香港毛澤東詩詞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