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點評國名黨著名將領

第8章 馬步芳、馬鴻逵 給紅軍以重創的二馬(7)

                             從來沒做過好事的馬鴻逵

 

消滅馬鴻逵集團,解放寧夏的任務,則是由楊得志第19兵團完成的。

其時,寧夏的馬鴻逵集團,仍企圖作困獸之斗,以銀川為中心,依據黃河天險,在南起靖遠、同心,北至金積、青銅峽、靈武地域內,構成兩道防線,由馬鴻逵之子馬敦靜統一指揮,妄圖阻止我軍解放寧夏。

毛澤東為了早日結束戰爭,使生靈盡量少遭涂炭,曾對西北解放軍下達過“對寧夏二馬可在軍事打擊下,盡量爭取用政治方式加以解決”的指示。

194986日,也就是第一野戰軍發布進攻蘭州的作戰命令的兩天之后,毛澤東致電彭德懷并賀龍、習仲勛《兼取政治方式解決西北地區》,其中說:

“現在西北敵軍分向漢中、蘭州、寧夏三處退卻,我軍亦須分為三路解決退敵。除用戰斗方式解決外,尚須兼取政治方式去解決。我們認為,西北地區甚廣,民族甚復雜,我黨有威信的回民干部又甚少,欲求徹底而又健全又迅速的解決,必須采用政治方式,以為戰斗方式的輔助。現在我軍占優勢,兼用政治方式利多害少。

馬鴻逵是傅作義的把兄弟,馬派馬如龍及哈某至綏遠接洽,有請求和平解決之意。傅作義說馬極愿求和,只恐求之不得。請你們對寧夏問題考慮一下,是否可以經過傅作義去改編馬鴻逵部。我們認為在馬步芳解決后,必須使用楊得志兵團深入寧夏,給馬鴻逵部以殲滅的打擊,迫使殘部退入后套,然后經過傅作義用政治方式去解決。

對馬步芳必須殲滅其主力,但他有玉樹等地為后方,可以保存殘部。……此外,班禪現到蘭州,你們攻蘭州時請十分注意保護并尊重班禪及甘青境內的西藏人,以為解決西藏問題的準備。”

此時寧夏的馬家軍,主要有兩支部隊。一支是馬鴻逵的兒子馬敦靜為司令的寧夏兵團,統帥4個軍。另一支是馬鴻賓的兒子馬惇靖為軍長的第81軍。

馬鴻賓雖是馬鴻逵的堂兄,但關系一向緊張。馬鴻賓抗戰時期曾表示擁護共產黨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主張,并在綏西一線同傅作義共同抗擊過日本侵略者。解放戰爭初期,他的一個團長被俘,受到彭德懷親自接見,并由這個團長將彭德懷的信帶給了馬鴻賓。馬鴻賓不但未刁難這個團長,反而獎給他一匹馬。

果然,馬鴻賓見兵臨城下,大勢已去,便有了起義的念頭。但顧慮重重,怕起義后生命安全得不到保障。楊得志派64軍軍長曾思玉為全權代表,向馬鴻賓發出通知,表示歡迎他們起義。只要81軍起義,解放軍保證全體官兵的生命和私人財產的安全。

919日下午7時,軍長曾思玉代表解放軍第19兵團,與馬惇靖代表的國民黨第81軍,在中寧縣城簽訂了和平解放的協定,第81軍改編為解放軍第一野戰軍獨立第2軍,馬惇靖、馬惇信分任正副軍長。及至新中國成立后,馬鴻賓官至寧夏省副主席、甘肅省副省長、西北軍政委員會副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委員會委員等職務,為統一事業作出過許多有益貢獻,19601020日,在蘭州病逝,得以善終,此是后話。

而馬鴻逵則不然。

馬鴻逵家族統治寧夏十數年之久,危害陜甘多年,被稱為“寧馬家族”,馬鴻逵本人被稱為“寧夏王”。

馬鴻逵主政寧夏伊始,擺出一副勵精圖治的姿態,提出了“實行三民主義”、“消滅煙毒土匪”兩大施政目標。實際上,馬鴻逵的一切活動都是圍繞“擴軍”、“抓權”、“刮錢”。馬鴻逵上任時,手下兵員有12000人,他不斷地抓壯丁當兵,不久就壯大至數萬之眾。

馬鴻逵嗜財如命,想盡各種辦法抓錢,如橫征暴斂,走私煙土,尅扣薪餉,強占房地等,寧夏人民怨聲載道。

1935年底,中央紅軍到達陜北,馬鴻逵極力防備和阻遏紅軍在陜甘寧邊區的發展,多次向蔣介石呈進意見書,建議加大進剿紅軍的力度。同時,馬鴻逵將全省劃為三個警備區,不斷騷擾陜甘寧邊區,一度攻占三邊(安邊、定邊、靖邊)。

整個8年抗戰期間,馬鴻逵直接掌握的部隊并未進入對日寇作戰的戰場,他除了鞏固寧夏地盤,就是對付陜甘寧邊區的共產黨、八路軍。抗戰8年,國民黨將領或多或少都參與了戰斗,但馬鴻逵卻掛著個戰區副司令長官兼集團軍總司令的空名,過了8年土皇帝的生活。

1945年日本投降,中國人民為抗戰勝利而歡慶的時候,馬鴻逵卻痛心疾首地說:“抗戰勝利得太快了,共產黨不但沒有消滅,反而力量更大了。中國不亡于日本,要亡于共產黨!

基于對馬鴻逵的了解,194993日,毛澤東在給彭德懷并賀龍、習仲勛的電報中,又對解決馬鴻逵作了具體指示:“馬鴻逵殘殺陜北人民甚多,從來沒做過好事,和平解決的可能性本未喪失,但實際執行起來恐怕有困難。”

馬鴻逵與共產黨為敵多年,此次又得蔣介石的數百萬銀元軍餉,已經表示要“死守寧夏”,和平解決確實有一定的難度。況且前不久的蘭州戰役時,解放軍曾與馬鴻逵的11軍在固原激戰,付出了很重的代價。

此時馬鴻逵深感大勢已去,自忖手下不到7萬之眾,不是楊德志的對手,卻又不甘心失敗,他一面對外宣稱:“雖留一兵一卒,也必須作戰到底”,一面卻在準備逃離銀川。

91日,馬鴻逵借口飛出席國民黨緊急軍事會議,乘飛機離開銀川去重慶,把戰場指揮權交給了馬敦靜。馬敦靜根據馬鴻逵的命令,于95日在吳忠召開軍事會議,制定了“放水、放火、打光”的死守計劃。

99日,楊得志第19兵團兵分三路,揮師寧夏,很快突破第一道防線,進逼第二道防線——中衛和中寧兩大重鎮。

馬敦靜集結所屬128軍、11軍憑借金積和青銅峽的險要地勢與19兵團決戰,指示部下準備掘堤放水,陷金積、靈武、吳忠堡地區以成澤國,阻止人民解放軍前進。在第一道防線被攻破后,他又調兵遣將。調整部署,重點防守老巢銀川。

91911時,解放軍第64軍的兩個師,分左右兩翼,向金積一線猛撲,揭開了金靈之戰的序幕。與此同時,解放軍第63軍由石空堡北渡黃河,沿黃河兩岸北進,直指銀川。

馬敦靜一面令工兵炸堤放水,將數十里黃河河堤崩裂坍塌,企圖用洪水阻擋住解放軍的進攻;一面慌忙將前線指揮的大權交給了第128軍軍長盧忠良,自己直奔機場,鉆進一架早已準備好的座機,逃往重慶。

相約死守銀川的馬鴻逵父子倆,卻在重慶見了面,二人相對而泣。

馬鴻逵父子逃走后,樹到猢猻散。寧夏兵團斗志全無,士兵成批逃亡,軍官們向我軍發出求和電報。到了19日晚,馬鴻逵在重慶用電臺與寧夏的部下聯系,得知諸將已發出求和電報,便要與他們講話。結果,沒有一人與他講話。此時的馬鴻逵仰面慘笑,繼而嚎啕大哭。

923日下午,寧夏兵團代表與解放軍19兵團達成《和平解決寧夏問題之協議》。

至次,“寧夏王”馬鴻逵苦心孤詣經營數十年的老巢土崩瓦解。

 

版權聲明:本網站所有權利歸香港毛澤東詩詞網所有 關於我們 站長統計 聯系我們

©Copyright 2014 香港毛澤東詩詞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