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點評國名黨著名將領

第3章 白崇禧 無政治遠見的軍中小諸葛(3)

“小諸葛”與“悍將”劉、鄧

 

白崇禧的軍事指揮才能,后來主要用于與共產黨的軍隊作戰。

1947630日,毛澤東命劉伯承、鄧小平率晉冀魯豫野戰軍主力4個縱隊12.4萬人,一舉渡過黃河天險,發起魯西南戰役。87日,劉、鄧千里躍進大別山。

軍史上記載,千里躍進大別山是揭開了解放軍戰略進攻的序幕。實際上,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這樣能直接威脅南京,以解延安之圍。

劉伯承乃蘇聯伏龍芝軍事學院的高材生,在北伐時期就有“軍神”的美譽,此時又被國民黨視為“共軍第一號悍將”。劉、鄧大軍南進,蔣介石腹心受迫,思忖再三,唯有“小諸葛”白崇禧能與之相敵。

19471110日,蔣介石在黃埔路官邸接見了白崇禧。

“劉、鄧的中原部隊已進入大別山區了,鋒芒直指南京。健生,你在抗戰時曾指揮過長江北岸軍事,現在請你在九江設立國防部長指揮所,保衛南京。”

這是白崇禧任國防部長一年多來,蔣介石第一次授其指揮權,而且對手又是極難纏的劉、鄧,他硬著頭皮也要斗上一斗!

19471110日,國防部長白崇禧在九江設立國防部長指揮所,自兼指揮所主任。集中15個整編師33個旅的兵力及海軍、空軍部隊,大舉圍剿大別山,其中包括極善山地作戰、戰斗力較強的桂系主力7軍、整48師等精銳部隊。

作為保定軍校的高才生,白崇禧知道,共產黨的首府陜北延安此刻正遭國民黨重兵圍攻,日子十分不好過。毛澤東指揮劉、鄧千里躍進大別山,采取“圍魏救趙”之計,在戰略上應該說是一步妙棋;但在戰役和戰術上,卻犯了兵家的大忌諱。

不要后方依托,不靠根據地接濟,向敵后遠距離大規模出擊,無論在當時還是今天看來,都是異常大膽的一著險棋,稍有不慎,全軍覆沒是非常可能的,即使不完全失敗,部隊被打散或損兵大半被迫退回的可能性也很大。

白崇禧也知道,劉、鄧野戰軍挺進大別山,基本沒有時間做好物質和精神準備。

確實,勞師襲遠,脫開晉冀魯豫的根據地去作戰,劉、鄧情有不得已之處。

魯西南戰役發起后,毛澤東因劉鄧部隊久攻羊山集不下,為確保已取得的戰略主動權,致電劉、鄧等人“下決心不要后方,直出大別山”。這與劉、鄧原來主張內線作戰,爾后有依托地向國民黨統治區域挺進的設想,非常矛盾。

但接到中央密電后,劉、鄧二話沒說,立即按毛澤東的戰略要求改變部署,取消部隊的休整,提前于87日分三路向大別山挺進。一貫用兵謹慎的劉伯承事后承認:“我軍南下大別山,是黨中央、中央軍委賦予我們的戰略任務,這是我們考慮一切問題的出發點和歸宿,我們的一切考慮,都必須服從這一戰略全局。”

白崇禧掐指算來,國軍在魯西南戰役中雖遭劉、鄧重創,但劉、鄧自身傷亡也比較嚴重;在苦戰的28天中,也損失了13千人,而且得不到休整和補充,戰斗力已經大為削弱。

白崇禧看著掛在墻上的大別山區的地形圖,不禁暗暗得意。

大別山位于鄂豫皖三省交界地帶,山脈重疊綿亙,茨蔓雜生,崇嶺深谷,人煙稀少。與陜北、山東相比,不適合劉、鄧擅長的運動戰。大別山內山路崎嶇,劉、鄧部隊的大炮、輜重都要靠人背肩扛,非常不利于運動;因此在進入大別山不久,劉、鄧就命令部隊丟掉大炮等重武器。而大別山外的國軍卻可以利用交通便利的特點,調集兵力并積極尋機與共軍主力決戰。

白崇禧讓作戰處長找出了前一段時間的作戰標圖,進行了認真的研究,發覺劉、鄧部隊在前不久的9月間,曾三次企圖圍殲自己的58師、85師的意圖,后來都因運動速度緩慢,沒有形成合圍。只是在一個月前,在張家店和高山鋪打了兩仗,國軍部分被殲,這說明劉、鄧所擅長的運動作戰,在大別山區受到明顯的遏制。

白崇禧決定不在給劉、鄧部隊更多的戰機,采取軍事、政治、經濟、文化緊密配合的“總體戰”,依靠占絕對優勢的兵力和大別山周圍對國民黨有利的交通條件,集中兵力,分進合擊,消滅劉、鄧。

版權聲明:本網站所有權利歸香港毛澤東詩詞網所有 關於我們 站長統計 聯系我們

©Copyright 2014 香港毛澤東詩詞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