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選集第四卷》

解放戰爭第二年的戰略方針

(一九四七年九月一日)
  這是毛澤東為中共中央起草的對黨內的指示,當時他和中共中央住在陜北佳縣朱官寨。這個指示規定,解放戰爭第二年的基本任務,是以主力打到國民黨區域,由內線作戰轉入外線作戰,也就是由戰略防御階段轉入戰略進攻階段。人民解放軍按照毛澤東所規定的戰略計劃,從一九四七年七月至九月,轉入了全國規模的進攻。晉冀魯豫野戰軍于六月三十日在魯西南地區強渡黃河,八月上旬越過隴海線,挺進大別山。晉冀魯豫野戰軍的太岳兵團,八月下旬由晉南強渡黃河,挺進豫西地區。華東野戰軍在打破敵人的重點進攻以后,其主力部隊于八月初挺進魯西南,九月下旬進入豫皖蘇地區。華東野戰軍的內線兵團(一九四八年三月改稱山東兵團),從十月初起向膠東地區之敵發起攻勢作戰。西北野戰軍八月下旬轉入反攻。晉察冀野戰軍九月初對平漢線北段之敵發起攻勢作戰。東北野戰軍緊接著全東北范圍的夏季攻勢之后,從九月起,在長春、吉林、四平地區和北寧線錦西至義縣地區發起大規模的秋季攻勢。所有這些戰場上的攻勢,組成了人民解放軍全面進攻的總形勢。人民解放軍的大舉進攻,使解放戰爭達到了一個轉折點,標志著戰爭形勢的根本改變,參看本卷《目前形勢和我們的任務》一文。 
  (一)第一年作戰(去年七月至今年六月),殲滅敵正規軍九十七個半旅,七十八萬人,偽軍、保安隊等雜部三十四萬人,共計一百十二萬人。這是一個偉大的勝利。這一勝利,給了敵人以嚴重打擊,在整個敵人營壘中引起了極端深刻的失敗情緒,興奮了全國人民,奠定了我軍殲滅全部敵軍、爭取最后勝利的基礎。 
  (二)第一年作戰,敵人以二百四十八個正規旅中的二百十八個旅一百六十多萬人,近百萬的特種兵(海軍、空軍、炮兵、工兵、裝甲兵),以及偽軍、交通警察部隊、保安部隊等,向我解放區大舉進攻。我軍正確地采取戰略上的內線作戰方針,不惜付出三十余萬人的傷亡,大塊土地的被敵占領,使自己隨時隨地立于主動地位,因而爭取了殲敵一百十二萬人,分散了敵軍,鍛煉和壯大了我軍,并且在東北、熱河、冀東、晉南、豫北舉行了戰略性的反攻,收復和新解放了廣大的土地⑴。 
  (三)我軍第二年作戰的基本任務是:舉行全國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線去,將戰爭引向國民黨區域,在外線大量殲敵,徹底破壞國民黨將戰爭繼續引向解放區、進一步破壞和消耗解放區的人力物力、使我不能持久的反革命戰略方針。我軍第二年作戰的部分任務是:以一部分主力和廣大地方部隊繼續在內線作戰,殲滅內線敵人,收復失地。 
  (四)我軍執行外線作戰、將戰爭引向國民黨區域的方針,當然要遇到許多困難。因為到國民黨區域創立新根據地需要時間,需要在多次往返機動的作戰中大量殲滅敵人、發動群眾、分配土地、建立政權、建立人民武裝之后,方能創立鞏固的根據地。在這以前,困難將是不少的。但是,這種困難能夠克服和必須克服。因為敵人將被迫更加分散,有廣大地區作為我軍機動作戰的戰場,可以求得運動戰;那里的廣大民眾是痛恨國民黨擁護我軍的;雖然部分敵軍仍然有較強的戰斗力,但一般地敵軍士氣比一年前低落得多,其戰斗力比一年前削弱得多了。 
  (五)到國民黨區域作戰爭取勝利的關鍵:第一是在善于捕捉戰機,勇敢堅決,多打勝仗;第二是在堅決執行爭取群眾的政策,使廣大群眾獲得利益,站在我軍方面。只要這兩點做到了,我們就勝利了。 
  (六)敵軍分布,到今年八月底止,連被殲滅和受殲滅性打擊者都算在內,南線一百五十七個旅,北線七十個旅,國民黨后方二十一個旅,全國總數仍是二百四十八個旅,實際人數約一百五十萬人;特種部隊、偽軍、交通警察、保安部隊等約一百二十萬人;敵后方軍事機關非戰斗人員約一百萬人。敵全軍共約三百七十萬人。南線各軍中,顧祝同系統一百十七個旅,程潛系統和其他七個旅,胡宗南系統三十三個旅。顧軍一百十七個旅中,被我殲滅和受殲滅性打擊者有六十三個旅。其中一部尚未補充;一部雖已補充,但人數很少,戰斗力很弱;另一部雖有較多人員武器補充,戰斗力也恢復到某種程度,但仍然遠不如前。尚未被殲和尚未受殲滅性打擊者只有五十四個旅。全部顧軍,使用于守備和僅能作地方性機動之用者占了八十二到八十五個旅,能用于戰略性機動者只有三十二到三十五個旅。程潛系統和其他的七個旅大體均只能任守備,其中一個旅曾受殲滅性打擊。胡宗南系統(包括蘭州以東,寧夏榆林以南,臨汾洛陽以西)之三十三個旅中,被殲滅和受殲滅性打擊者有十二個旅,能用于戰略性機動者只有七個旅,其余均任守備。北線敵軍共有七十個旅。其中,東北系統二十六個旅,內有十六個旅被殲滅和受殲滅性打擊;孫連仲系統十九個旅,內有八個旅被殲滅和受殲滅性打擊;傅作義十個旅,內有二個旅受殲滅性打擊;閻錫山十五個旅,內有九個旅被殲滅和受殲滅性打擊。這些敵軍現在大體均取守勢,能機動作戰的兵力只有一小部分。國民黨后方任守備的兵力僅有二十一個旅。其中,新疆和甘西八個旅,川、康七個旅,云南兩個旅,廣東兩個旅(即被殲滅的第六十九師),臺灣兩個旅,湖南、廣西、貴州、福建、浙江、江西六省全無正規軍。國民黨在美國援助下,今年計劃征兵一百萬補充前線并訓練若干新旅和若干補充團。但是,只要我軍能如第一年作戰平均每月殲敵八個旅,在第二年再殲敵九十六至一百個旅(七、八兩月已殲敵十六個半旅),則敵軍將進一步大受削弱,其戰略性機動兵力將減少至極度,勢將被迫在全國一切地方處于防御地位,到處受我攻擊。國民黨雖有征兵百萬訓練新旅和補充團之計劃,也將無濟于事。其征兵純用捕捉和購買方法,必難達到百萬,而且逃亡甚多。我軍執行外線作戰方針,又可縮小其人力資源和物質資源。 
  (七)我軍作戰方針,仍如過去所確立者,先打分散孤立之敵(包括一次打幾個旅的大規模殲滅性戰役在內,例如今年二月萊蕪戰役⑵,七月魯西南戰役⑶),后打集中強大之敵。先取中、小城市和廣大鄉村,后取大城市。以殲滅敵人有生力量為主要目標,不以保守和奪取地方為主要目標;保守或奪取地方是殲敵有生力量的結果,往往須反復多次才能最后地保守或奪取之。每戰集中絕對優勢兵力,四面包圍敵人,力求全殲,不使漏網。在特殊情況下,則采用給敵以殲滅性打擊之方法,即集中全力打敵正面及其一翼或兩翼,以求達到殲滅其一部、擊潰其另一部之目的,以便我軍能夠迅速轉移兵力,殲擊他部敵軍。一方面,必須注意不打無準備之仗,不打無把握之仗,每戰都應力求有準備,力求在敵我條件對比上有勝利之把握;另方面,必須發揚勇敢戰斗、不惜犧牲、不怕疲勞和連續作戰(即短期內接連打幾仗)的優良作風。必須力求調動敵人打運動戰,但同時必須極大地注重學習陣地攻擊戰術,加強炮兵、工兵建設,以便廣泛地奪取敵人據點和城市。一切守備薄弱之據點和城市則堅決攻取之,一切有中等程度的守備而又環境許可之據點和城市則相機攻取之,一切守備強固之據點和城市則暫時棄置之。以俘獲敵人的全部武器和大部兵員(十分之八九的士兵和少數下級官佐)補充自己。主要向敵軍和國民黨區域求補充,只有一部分向老解放區求補充,特別是南線各軍應當如此。在一切新老解放區必須堅決實行土地改革(這是支持長期戰爭取得全國勝利的最基本條件),發展生產,厲行節約,加強軍事工業的建設,一切為了前線的勝利。只有這樣做,才能支持長期戰爭,取得全國勝利。果然這樣做了,就一定可以支持長期戰爭,取得全國勝利。 
  (八)以上是一年戰爭的總結和今后戰爭的方針。望各地領導同志傳達給軍隊團級以上、地方地委和專署以上的各級干部,使大家明白自己的任務而堅決地毫不動搖地執行之。 

  注  釋 
  〔1〕本文所說我軍在東北、熱河(現分屬河北、遼寧兩省和內蒙古自治區)、冀東的戰略反攻,是指東北民主聯軍一九四七年的夏季攻勢。自五月十三日開始,東北民主聯軍在東北和熱河、冀東各個戰場上同時展開進攻,到七月一日止,殲滅國民黨軍八萬二千余人,收復和一度攻克城鎮四十二座,打通了南滿、北滿的聯系,迫使敵軍收縮于長春至大石橋、沈陽至山海關鐵路沿線,轉為防御,從而改變了東北整個局勢。本文所說我軍在晉南、豫北的戰略性反攻,是指晉冀魯豫野戰軍一九四七年三、四、五月間在豫北和晉南同蒲路兩側所展開的攻勢。豫北攻勢于三月二十三日發起,在接連攻克延津、陽武(今并入原陽)、濮陽、封丘后向北擴張戰果,四月三日揮師北上,至五月二十八日止又攻克淇縣、浚縣、滑縣、湯陰等城,殲敵四萬余人。晉南攻勢于四月四日發起,至五月十一日,連克曲沃、新絳、永濟等二十二座縣城和黃河渡口的禹門口、風陵渡要點,殲敵一萬四千余人。 
  〔2〕萊蕪戰役,是華東野戰軍在山東萊蕪(位于濟南東南)地區所進行的運動戰。一九四七年一月底,國民黨軍隊分南北兩線進攻山東解放區。南線國民黨軍以八個整編師,分三路沿沂河、沭河北犯臨沂,北線國民黨軍李仙洲集團三個軍由明水(今章丘)、淄川、博山等地南下萊蕪、新泰策應,同時從冀南、豫北抽調一個軍及三個整編師集結在魯西南地區,阻止華東野戰軍西撤和晉冀魯豫野戰軍東援,企圖同華東野戰軍主力在臨沂地區決戰。華東野戰軍以一部阻擊南線之敵,佯作決戰模樣,主力則隱蔽兼程北上萊蕪殲擊李仙洲集團。戰斗自二月二十日開始至二十三日下午結束,殲滅該敵五萬六千余人,生俘國民黨第二綏靖區副司令官李仙洲。 
  〔3〕魯西南戰役,是晉冀魯豫野戰軍在山東省西南部菏澤、鄆城、巨野、定陶、金鄉、曹縣地區所進行的一次戰役。這次戰役于一九四七年六月三十日夜發起,至七月二十八日結束,先后殲滅國民黨軍四個整編師師部和九個半旅,共六萬余人。 

版權聲明:本網站所有權利歸香港毛澤東詩詞網所有 關於我們 站長統計 聯系我們

©Copyright 2014 香港毛澤東詩詞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