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選集第四卷》

三個月總結

(一九四六年十月一日)
  這是毛澤東為中共中央起草的對黨內的指示。這個指示,詳細地總結了一九四六年七月全國規模內戰爆發以來的三個月戰爭的一系列經驗,提出了人民解放軍在今后的作戰方針和作戰任務,指出了人民解放戰爭在克服一個時期的困難以后必然能夠取得勝利。對于支持和配合人民解放戰爭所需要解決的解放區內部的土地改革問題,發展解放區的生產問題,加強國民黨統治區的群眾斗爭的領導問題,以及其他有關問題,這個文件也作了原則的說明。 
  (一)七月二十日中央對時局的指示⑴上說:“我們是能夠戰勝蔣介石的。全黨對此應當有充分的信心。”七、八、九三個月的作戰,業已證明此項斷語是正確的。 
  (二)除了政治上經濟上的基本矛盾,蔣介石無法克服,為我必勝蔣必敗的基本原因之外,在軍事上,蔣軍戰線太廣與其兵力不足之間,業已發生了尖銳的矛盾。此種矛盾,必然要成為我勝蔣敗的直接原因。 
  (三)向解放區進攻的全部正規蔣軍,除偽軍、保安隊、交通警察部隊等不計外,共計一百九十幾個旅。此數以外,至多再從南方抽調一部分兵力向北增援,此后即難再調。而此一百九十幾個旅中,過去三個月內,已被我軍殲滅二十五個旅。今年二月至六月被我軍在東北所殲滅者,尚未計算在內。 
  (四)蔣軍一百九十幾個旅中,須以差不多半數任守備,能任野戰者不過半數多一點。而這些任野戰的兵力進到一定地區,又必不可免地要以一部至大部改任守備。敵人的野戰軍,一方面,不斷地被我殲滅,另方面,大量地擔任守備,因此,它就必定越打越少。 
  (五)三個月被我殲滅的二十五個旅中,計湯恩伯(原為李默庵)七個旅,薛岳兩個旅,顧祝同(原為劉峙)七個旅,胡宗南兩個旅,閻錫山四個旅,王耀武兩個旅,杜聿明一個旅。除李宗仁、傅作義、馬鴻逵、程潛四部,尚未受到我軍殲滅性的打擊之外,其余七部,或者受到我軍相當嚴重的打擊,或者受了初步的打擊。受我嚴重打擊者,有杜聿明(包括今年二月至六月在東北的作戰)、湯恩伯、顧祝同、閻錫山。受我初步打擊者,有薛岳、胡宗南、王耀武。所有這些,都證明我軍能夠戰勝蔣介石。 
  (六)今后一個時期內的任務,是再殲滅敵軍約二十五個旅。這個任務完成了,即可能停止蔣軍的進攻,并可能部分地收復失地。可以預計,在殲滅第二個二十五個旅這一任務完成的時候,我軍必能奪取戰略上的主動,由防御轉入進攻。那時的任務,是殲滅敵軍第三個二十五個旅。果能如此,就可以收復大部至全部失地,并可以擴大解放區。那時國共軍力對比,必起重大變化。欲達此目的,必須在今后三個月內外,繼續過去三個月殲敵二十五個旅的偉大成績,再殲敵二十五個旅左右。這是改變敵我形勢的關鍵⑵。 
  (七)過去三個月內,我們損失淮陰、菏澤、承德、集寧等幾十個中小城市。其中多數是不可避免地要放棄和應當主動地暫時放棄的;一部分是仗打得不好被迫放棄的。不管怎樣,只要今后仗打得好,失地即可收復。今后還可能有一部分地方,在不得已時被敵占去,但是將來均可收復。各地應檢討過去作戰經驗,吸取教訓,避免重犯錯誤。 
  (八)過去三個月內,我中原解放軍以無比毅力克服艱難困苦,除一部已轉入老解放區外,主力在陜南、鄂西兩區,創造了兩個游擊根據地⑶。此外,在鄂東和鄂中均有部隊堅持游擊戰爭。這些都極大地援助了和正在繼續援助著老解放區的作戰,并將對今后長期戰爭起更大的作用。 
  (九)過去三個月戰爭,吸引了蔣介石原擬調赴東北的幾支有力部隊于關內,使我們在東北得到休整軍隊、發動群眾的時間,這對將來斗爭也有重大的意義。 
  (十)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是過去三個月殲敵二十五個旅時所采用的唯一正確的作戰方法。我們集中的兵力必須六倍、五倍、四倍、至少三倍于敵,方能有效地殲敵。不論在戰役上,戰術上,都須如此。不論是高級指揮員,或中下級干部,都須學會此種作戰方法。 
  (十一)過去三個月內,我軍不但殲滅敵正規軍二十五個旅,又殲滅偽軍、保安隊、交通警察部隊等反動軍隊為數不少,這也是一個大成績。今后仍應大量地殲滅此類軍隊。 
  (十二)過去三個月經驗證明:殲滅敵軍一萬人,自己須付出二千至三千人的傷亡作代價。這是不可避免的。為應付長期戰爭(各地應處處從長期戰爭著眼),今后必須有計劃地擴兵,保證主力軍經常滿員,并大量訓練軍事干部。必須有計劃地發展生產和整理財政,遵照發展經濟,保障供給,統一領導,分散經營,軍民兼顧,公私兼顧⑷等項原則,堅決地實施之。 
  (十三)三個月經驗證明:在一月至六月休戰期間,凡依照中央指示加緊進行了軍事訓練的軍隊(中央曾反復指示各地應以練兵、生產和土地改革等三項工作為中心任務),其作戰效能就高些,否則效能就低得很多。今后各區必須利用作戰間隙,加強軍事訓練。一切軍隊必須加強政治工作。 
  (十四)三個月經驗證明:凡堅決和迅速地執行了中央五月四日的指示⑸,深入和徹底地解決了土地問題的地方,農民即和我黨我軍站在一道反對蔣軍進攻。凡對《五四指示》執行得不堅決,或布置太晚,或機械地分為幾個階段,或借口戰爭忙而忽視土地改革的地方,農民即站在觀望地位。各地必須在今后幾個月內,不論戰爭如何忙,堅決地領導農民群眾解決土地問題,并在土地改革基礎上布置明年的大規模的生產工作。 
  (十五)三個月經驗證明:凡民兵、游擊隊、武裝工作隊等地方武裝組織得好的地方,雖然被敵人暫時占領許多的點線,我們仍能控制廣大的鄉村。凡地方武裝薄弱和領導不好的地方,就給敵人以很大的便利。今后必須加強黨的領導,在暫時被敵占領地區,發展地方武裝,堅持游擊戰爭,保護群眾利益,打擊反動派活動。 
  (十六)三個月戰爭,使國民黨的后備力量快要用完了,國民黨統治區的軍事力量大為減弱了。同時,國民黨恢復征兵征實⑹,引起人民不滿,利于群眾斗爭的發展。全黨必須加強國民黨統治區內的群眾斗爭的領導,加強瓦解國民黨軍隊的工作。 
  (十七)國民黨反動派,在美國指使下,破壞今年一月的停戰協定⑺和政協決議⑻,決心發動內戰,企圖消滅人民民主力量。他們的一切花言巧語都是騙人的,我們必須揭穿美蔣的一切陰謀。 
  (十八)三個月以來,國民黨區最廣大階層的人民,包括民族資產階級在內,對于國民黨和美國政府互相勾結,發動內戰,壓迫人民這一種情況的認識,很快地提高了。關于馬歇爾調解⑼是騙局、國民黨是內戰禍首這些真理,明白的人已日益增多。廣大群眾在對美國和國民黨失望之余,轉而寄希望于我黨的勝利。這是極有利的國內政治形勢。美國帝國主義的反動政策,已引起各國廣大人民日益不滿。各國人民的覺悟程度日益提高。一切資本主義國家的人民民主斗爭日益高漲,各國共產黨力量有很大的發展,反動派想要壓服它們是不可能的。蘇聯的國力及其在各國人民中的威信日益高漲。美國反動派和被美國反動派所扶助的各國反動派,必然日益陷于孤立。這些就是極有利的國際政治形勢。凡此國內國際形勢,都比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后時期,大不相同。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的革命力量是極大地發展了。不管中外反動派如何猖獗(這種猖獗是歷史必然性,毫不足奇),我們是能夠戰勝他們的。各地領導同志,應當向黨內一部分同志,即對于國內國際有利形勢認識不足、因而對于斗爭前途懷抱悲觀情緒的人們,作充分的解釋。必須明白,敵人還有力量,我們自己也還有弱點,斗爭的性質依然是長期的,殘酷的。但是我們一定能夠勝利。此項認識和信心,必須在全黨鞏固地建立起來。 
  (十九)今后數月是一個重要而困難的時期,必須實行全黨緊張的動員和精心計劃的作戰,從根本上轉變軍事形勢。各地必須依照上述各項方針堅決實施,力爭軍事形勢的根本轉變。 

  注  釋 
  〔1〕 即本卷《以自衛戰爭粉碎蔣介石的進攻》。 
  〔2〕后來情況證明,開始轉變敵我形勢是在一九四七年六月底晉冀魯豫野戰軍主力強渡黃河向大別山進軍的時候。這時人民解放軍作戰已十二個月,平均每月殲滅國民黨軍八個旅,共已殲滅敵軍約一百個旅,比較這里估計的數目要多些。這是蔣介石在美帝國主義的支持下使用其一切可能的力量來進攻的緣故。 
  〔3〕一九四六年六月底,李先念、鄭位三等領導的中原軍區部隊在國民黨軍隊三十萬人的包圍進攻下開始主動地作戰略轉移,勝利地突出了敵人的包圍。毛澤東這里所說的轉入老解放區的一部,是指突圍后轉入陜甘寧邊區的由王震等所領導的部隊。另有一部,由皮定鈞等領導轉入蘇皖解放區。在陜南創造的游擊根據地,是指由李先念、鄭位三率領一部主力突圍到達陜南后,與當地游擊隊會合,在盧氏、洛南、靈寶、潼關、華陰等地創建的豫鄂陜游擊根據地。在鄂西創造的游擊根據地,是指由王樹聲率領的另一部主力突圍后進入武當山區,創建了以武當山為中心的鄂西北游擊根據地。還有一部分散在大別山地區堅持游擊戰爭。 
  〔4〕 見本卷《一九四六年解放區工作的方針》注〔4〕。 
  〔5〕即一九四六年五月四日中共中央《關于土地問題的指示》,通稱《五四指示》。日本投降以后,中共中央根據農民對土地的迫切要求,決定改變黨在抗日戰爭時期的土地政策,由減租減息改為沒收地主土地分配給農民。《五四指示》的制定就是表現這種改變。 
  〔6〕 征實,指田賦征收實物(糧食)。 
  〔7〕 見本卷《以自衛戰爭粉碎蔣介石的進攻》注〔1〕。 
  〔8〕見本卷《以自衛戰爭粉碎蔣介石的進攻》注〔2〕。 
  〔9〕 參見本卷《美國“調解”真相和中國內戰前途》注〔1〕。 

版權聲明:本網站所有權利歸香港毛澤東詩詞網所有 關於我們 站長統計 聯系我們

©Copyright 2014 香港毛澤東詩詞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