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人后代

毛岸青(1923年11月2日-2007年3月23日)又名毛永壽、毛遠義,生于湖南省長沙市,毛澤東與楊開慧的次子;毛岸青之兄毛岸英1950年11月下旬在朝鮮作戰犧牲后,及后他是唯一在世的毛澤東兒子。1937年由康生帶往莫斯科,改中文名叫岸青。1947年加入共產黨。1949年7月抵北京掛階中校,在軍事科學院從事研究工作。1960年毛澤東撮合毛岸青與邵華,1970年誕下一子毛新宇。毛岸青晚年居于北戴河總參療養院,2007年3月23日凌晨毛岸青因心臟病于在北京301醫院逝世。

1923年11月24日出生于湖南省長沙市,漢族,是毛澤東與其第一任妻子楊開慧的次子。

1927年何鍵在湖南開始清黨,楊開慧帶著3個兒子到板倉鄉下躲避。

1930年11月14日楊開慧被何鍵捕殺后,毛岸英與毛岸青兄弟被保釋出獄。后來被送往上海的地下黨開辦的大同幼稚園。

1932年寄養在牧師董健吾(其實是地下黨員)家中,后因為地下黨員離開上海,被送往一個女人家寄養,因為生爐子不著,被女主人用鐵釬打傷后腦。

1933年中共中央遷往江西瑞金后,經濟資助中斷,毛岸青和哥哥毛岸英流落街頭。

1936年,在上海流浪5年之久的毛岸英、毛岸青被張學良部下李杜帶到巴黎,后來再被中共黨組織送到蘇聯學習,進入莫尼諾第二國際兒童院。在蘇聯衛國戰爭中,毛岸英主動要求參軍上前線,毛岸青積極參加挖戰壕、運傷員等支前活動。在蘇聯留學期間,曾用名楊永壽。

1947年,毛岸青回國,在大連養病。后來由李富春、蔡暢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隨后遵照父愿參加了黑龍江克山縣土地改革試點,時間長達8個月。

1949年7月,毛岸青回到北京,在中共中央宣傳部馬列著作編譯室任俄文翻譯,他翻譯出版了10多部馬列經典著作和政治理論書籍,并發表了十幾篇文章。

1960年毛岸青和邵華在大連結婚。

1967年江青到北京大學萬人大會演說,聲淚俱下控訴邵華“主動送上門”勾引毛岸青,當時邵華就在臺下。

1970年1月17日育有一子毛新宇,時年已經47歲了。

2007年3月23日凌晨4:18在北京301醫院逝世,享年84歲(準確說為83歲4個月)。

1947年,毛岸青回國,由李富春、蔡暢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隨后遵照父愿參加了黑龍江克山縣土改試點。1949年7月,毛岸青回到北京,在中共中央宣傳部馬列著作編譯室任俄文翻譯,他翻譯出版了10多部馬列經典著作和政治理論書籍。 長期以來,毛岸青和夫人邵華懷著對父親毛澤東的深厚感情和對事業的忠誠,先后共同主編了紀念文集《我們愛韶山的紅杜鵑》、大型紀實文學叢書《中國出了個毛澤東》,參與策劃攝制了《楊開慧》等革命歷史題材影視作品,在各種刊物上發表了幾十篇紀念文章。

岸青和邵華有個兒子叫毛新宇,小名毛毛,在北京一所中學住讀。他喜歡歷史,是班上的歷史課代表。雖然只有這一個孩子,但邵華對他要求很嚴格,有時作業沒做完,邵華就不讓他吃飯,岸青卻很溺愛兒子,常站出來袒護地說:“沒聽說不吃飯就能做出作業來的。”有一次岸青實在沒法救兒子了,就跑過去說:“我來幫你做!”兩人趴在了一塊,邵華又好笑又心痛丈夫,只得讓步了。

晚年的毛岸青關心國家大事,關注祖國統一,擁護改革開放,熱心支持老少邊窮地區建設,多次和夫人邵華、兒子毛新宇重走長征路,到革命老區、到工廠、到農村調研,并以多種形式幫助失學兒童,支持創辦了多個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毛岸青愛好廣泛,多才多藝,堅持讀書、作詞、譜曲。在長期與疾病作斗爭的過程中,始終保持頑強的毅力、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

他會說一口地道的俄語。在蘇聯長期的學習和回國后的工作使他養成了用俄語思維問題的習慣。與人交談時,找不到詞就冒出一句俄語來,弄得對方不知所措。這次在京山游覽空山洞,縣里請他題字,他用流利的俄文寫下了“我熱愛京山人民。”然后用中文簽了自己的名字。

岸青平時在家休息,翻譯就成了他的一種消遣,他常翻譯點小東西,由劉松林(摘者注:劉是岸英的夫人,岸青的嫂子)負責找資料。不僅如此,他在音樂上也頗有造詣,會作曲,常在家編編曲子,如果出去聽一次音樂會,回家他就能在鋼琴上把主旋律彈下來。他在家喜歡下象棋,中國象棋他有時下不過妻子邵華,但國際象棋,他在家里所向披靡,誰也不是對手。

毛澤東與毛岸英、毛岸青之間的“鴻雁傳書”

為了革命事業,父母四處奔波,毛岸英兄弟從小就過著“吃百家飯、走萬里路”的生活。

毛岸英是毛澤東的長子,為楊開慧所生,曾用名楊永福。1922年10月生于長沙,1950年10月犧牲于朝鮮前線。

1922年10月,毛澤東和楊開慧住在湖南長沙小吳門外的清水塘。當時,楊開慧懷有身孕,已經足月,卻遲遲不見分娩。毛澤東正忙于領導長沙泥木工人舉行聲勢浩大的罷工運動,每天回家很晚。有一天,他見楊開慧愁眉苦臉,就建議她別成天坐在屋里,出去到岳麓山一帶轉轉,或許可以生得快一些。第二天,楊開慧按照毛澤東的建議,出去走一走,果然,第三天即10月24日,孩子生了下來。毛澤東抱著這個又白又胖的頭生子,高興極了。正巧,那天是泥木工人大罷工勝利結束的日子,真是雙喜臨門。“就叫他岸英吧!”毛澤東給孩子起了個響亮的名字。

岸英從小就隨父母四處奔波,1924年到上海,1925年回韶山,1926年去廣州。之后,又赴長沙,奔武漢,直到大革命失敗,毛澤東開完八七會議,才秘密把妻子楊開慧、保姆陳玉英(人稱孫嫂)和岸英三兄弟送到岳父家———板倉楊宅。毛澤東曾十分感慨地說:“為了革命事業,這些孩子從小就吃百家飯,走萬里路啊!”為了組織秋收起義,毛澤東又遠離親人了。此后,整整三年,毛岸英在媽媽的身邊讀書、成長。

1930年10月24日凌晨,岸英在夢中被槍托撞門聲和雜亂的吆喝聲驚醒了。他睜開眼爬起來,看見媽媽正被提槍的大兵從隔壁一間小屋子里推了出來,押著朝外走去。岸英站到媽媽面前,口里嚷嚷著:“不去不去,我媽媽是好人,哪也不去!”為首的敵人一把將他拖開,兇狠地說:“好,把你這小共產黨也一起帶走!”孫嫂趕緊出來阻擋,也被敵人一起抓走。

敵人把三人關進協操坪監獄。楊開慧在獄中受盡了敵人的種種酷刑,但她堅貞不屈。

在獄中關押20天后,即11月14日上午,楊開慧被反動派殺害,年幼的岸英哭喊著媽媽,心里埋下了復仇的種子。

楊開慧英勇就義后,經熟人出面說情、作保,毛岸英和孫嫂被釋放,但板倉楊宅受到了特務的嚴密監視。鑒于毛澤東的三個孩子所處的危險境況,黨組織決定將他們轉移到上海。在周密的安排下,60多歲的楊老太太和20多歲的李崇德舅媽扮著走親戚的樣子,領著岸英三兄弟坐火車前往武漢,而后改乘輪船到達上海。

當時,毛澤東的弟弟毛澤民和夫人錢希鈞在上海搞地下工作,他們親自把三個孩子安排到上海大同幼稚園,這是我地下黨領導的中國互濟會辦的。1931年4月,因上海地下黨機關遭到嚴重破壞,大同幼稚園被解散,岸英兄弟暫時寄養在董健吾家。后因白色恐怖嚴重,董健吾又去武漢工作,岸英兄弟生活無著落,開始流浪街頭。老三毛岸龍在幾次遷移中病死(亦說失蹤)。岸英、岸青曾在燒餅鋪當學徒,挨打挨罵,受盡折磨。逃出店鋪后,兩人靠賣報紙、拾破爛、揀煙頭、幫助推人力車來維持生活。

1936年,上海地下黨找到了岸英和岸青,兩個流浪兒見到親人,傾訴著一肚子委屈,傷心地哭了。黨組織想盡辦法,通過在白區的統戰關系,由國民黨高級將領張學良介紹,乘東北義勇軍司令李杜將軍去西歐考察的機會,帶岸英、岸青和董健吾的兒子董壽琪一同出國。

1937年初,岸英、岸青來到莫斯科,開始了新的生活,先后在莫斯科郊區的莫尼諾國際第二兒童醫院和在伊萬諾夫城的國際第一兒童醫院等地學習。這時,毛澤東已率領紅軍到達陜北,建立了以延安為中心的抗日根據地,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他時常眺望西北方,惦念著自己的兒子。1938年,有人從蘇聯帶來了岸英、岸青的照片。毛澤東喜出望外,一遍又一遍地看著,禁不住熱淚盈眶,不久,有人要去蘇聯,毛澤東趕緊書寫了一信,托人捎去。

毛澤東的書信

親愛的岸英、岸青:

時常想念你們,知道你們情形尚好,有進步,并接到了你們的照片,十分的歡喜。現因有便,托致此信,也希望你們寫信給我,我是盼望你們來信啊!我的情形還好,以后有機會再寫信給你們。

祝你們健康、愉快與進步!

毛澤東三月四日

事隔一個月,毛澤東又托人捎信,并隨帶自己的照片。信的一開頭就詢問:“早一月給你們的信收到沒有?收到了,寫點回信給我……”一種盼兒心切,急不可待之情躍然紙上。

從此之后,父子之間“鴻雁傳書”,頻頻往來。

1939年8月26日,毛澤東又有一信:

岸英、岸青二兒:

你們上次信收到了,十分歡喜!

你們近來好否!有進步否?

我還好,也看了一點書,但不多,心里覺得很不滿足,不如你們是專門學習的時候。

為你們及所有小同志,托林伯渠老同志買了一批書,寄給你們,不知收到否?來信告我,下次再寫。

祝你們發展、向上、愉快!

毛澤東一九三九年八月二十六日

為了讓這些革命的后代學到更多的知識,毛澤東幾次托人買書,在戎馬倥傯、炮火紛飛的境況下送往蘇聯。1939年他寄了一批書,遺憾的是中途遺失了。這次他又親自挑選了21種60本書,既有哲學、經濟、歷史書,又有古典文學和武俠小說,并注明:“這些書贈給岸英、岸青,并與各小同志共之,由林彪同志轉交你們。”

愛情故事

由于毛岸青和邵華年齡相差十幾歲 在他眼里她是小妹妹。邵華的姐姐劉思齊是毛岸青的哥哥毛岸英的妻子,所以在邵華還是個小孩子的時候就認識了毛岸青哥哥,毛岸青從蘇聯回國后,他們再次相遇,這一次的他們一見如故,并開始相互寫信聯系,慢慢的兩人走到了一起。后來他們在1959年再見面的時候,已經相隔六七年的時間。在六七年里,他們都也長大了,所以見面以后還是一樣很談得來,很投機。1960年,毛岸青和妻子邵華在大連舉行了婚禮。

他們結婚之后,作為父親的毛澤東很鼓勵他們,也很關心他們,希望他們能夠互相之間都有一個依靠,有一個寄托。

毛岸青在生活中間,比方說周末,周六、周日回到家,他總吩咐邵華給做一點可口的飯菜,大家一起吃,散步的時候他總是挽著邵華,因為在蘇聯長大的人很習慣挽著,很習慣一件大衣兩個人披著,很浪漫,邵華當時還覺得很不好意思,因為在街上走覺得有點太醒目。后來他常常說怕什么,我們是夫妻,沒關系。

童年

毛岸青是毛澤東和第一任妻子楊開慧的二兒子,1923年11月13日出生于湖南長沙東鄉板倉。

剛滿月的時候,毛澤東奉命離開長沙去上海,準備赴廣州參加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此后,毛澤東與楊開慧分多聚少。毛岸青4歲那年秋天,在參加完中共中央在漢口召開的緊急會議后,毛澤東秘密把妻子楊開慧、保姆陳玉英和毛岸英、毛岸青、毛岸龍三兄弟送到岳父家——長沙板倉楊宅,奉命去發動秋收起義。

直到20年后,毛澤東、毛岸青父子才得以重逢。

毛澤東走后的三年,毛岸青是在母親楊開慧的身邊,住在長沙板倉成長的。

1930年11月14日,楊開慧被湖南軍閥何鍵捕殺,毛家三兄弟跟隨外婆向振熙生活。不久,遠在上海的毛澤東來信,讓向振熙將孩子送至上海。在周密的安排下,60多歲的向振熙老太太和20多歲的兒媳李崇德扮成走親戚的樣子,領著三兄弟坐火車前往武漢,而后改乘輪船到達上海。

到上海后,毛岸青三兄弟被送到中共地下黨辦的上海大同幼稚園讀書,后因上海地下黨遭到嚴重破壞,大同幼稚園被解散,毛岸英、毛岸青兄弟被寄養在董健吾家,二人飽受生活艱辛之苦。

毛岸英后來回憶那段凄慘生活時說:我除了沒偷人東西,沒給有錢人當干兒子,別的都跟《三毛流浪記》中的三毛一樣。睡馬路呀,給人拖地板呀,從垃圾箱里找破爛呀,全干了。上海有個外白渡橋,黃包車拉上去很費力,我跟弟弟岸青就在后面幫著推,推上去人家給幾個小錢……

病痛人生

更不幸的是,在這一時期,毛岸青由于被人毆打,腦部受到傷害,留下了精神病的毛病,這幾乎影響了他一生。

1936年,在董健吾為首的上海地下黨人的幫助下,毛岸英和毛岸青兩兄弟乘東北義勇軍司令李杜將軍去西歐考察的機會,取道法國,然后抵達蘇聯。

1937年初,兩兄弟抵達莫斯科后,先后在莫斯科郊區的莫尼諾國際第二兒童醫院和伊萬諾夫城的國際第一兒童醫院等地學習。這時,毛澤東已率領紅軍到達陜北,建立了以延安為中心的抗日根據地。

1938年,有人從蘇聯帶來了岸英、岸青的照片,毛澤東喜出望外。不久,有人要去蘇聯,毛澤東書寫了一信,托人捎去:“親愛的岸英、岸青:時常想念你們,知道你們情形尚好,有進步,并接到了你們的照片,十分的歡喜。現因有便,托致此信,也希望你們寫信給我,我是盼望你們來信啊!我的情形還好,以后有機會再寫信給你們……”

也是這一年,在蘇聯的毛澤東第二任妻子賀子珍和毛岸青兄弟聯系上,經常照顧二人。

1947年,毛岸青回國,由李富春、蔡暢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隨后遵照父愿參加了黑龍江克山縣土改試點。

1949年7月,毛岸青回到北京,在中共中央宣傳部馬列著作編譯室任俄文翻譯,他翻譯出版了10多部馬列經典著作和政治理論書籍,并發表了十幾篇文章,但是,腦袋在上海受到的傷害無法根除。

毛澤東的保健醫生王鶴濱回憶,有一次,在對毛澤東進行健康探視后要離開,毛澤東拿出一個裝得鼓鼓囊囊的大信封,遞給了他。

王鶴濱把大信封拿回宿舍,抽出來一看,是毛岸青寫給毛澤東的信。信中詳細敘述了他的腦子里有一個“小家伙”,他與腦子里的“小家伙”無休無止地糾纏。

此后,毛澤東不得不送毛岸青去蘇聯治病,“本來不愿意為孩子的病去麻煩蘇聯政府”,但實在別無良策。

2007年3月24日電 前中國國家領導人毛澤東的次子毛岸青于北京時間3月23日凌晨4:18在北京304醫院逝世,終年84歲。

毛岸青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默默奉獻的一生。毛岸青同志在反動統治的白色恐怖下,同他的哥哥毛岸英一起,度過了苦難的童年。1936年,毛岸青和哥哥毛岸英被我地下黨組織送往蘇聯學習。他先是在共產國際兒童院學習,后考入莫斯科東方語言學院深造。毛岸青在童年時代沒有機會上學,到蘇聯后既要學習俄語,又要補習中文。經過勤奮學習,他嫻熟地掌握了俄語,中文水平也有了很大進步。在學習語言的同時,他認真鉆研馬列著作,為后來從事編譯工作打下了良好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功底。1947年,他回到祖國,被分配在黑龍江省克山縣工作。1949年7月,他調到北京,被安排在中共中央宣傳部《斯大林全集》翻譯室工作。從此,他開始為傳播馬克思主義真理而努力貢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在短短幾年時間里,毛岸青同志就參與翻譯了列寧的《我們究竟拒絕什么遺產》、《俄國工人報刊的歷史》和斯大林的《馬克思主義和語言學問題》、《論批評與自我批評》、《反對把自我批評口號庸俗化》、《民族問題與列寧主義》、《在蘇聯列寧共產主義青年團第八次代表大會上的演說》等著作。他還參與翻譯了蘇聯學者寫的一些政治理論著作和《聯共(布)關于青年工作的兩個決議》等歷史文獻。此外,他還在《人民日報》等報刊上發表了20多篇介紹蘇聯政治理論和文學的文章。他參與翻譯的列寧斯大林著作,特別是《馬克思主義和語言學問題》,曾經大量發行,廣泛傳播,成為廣大干部和理論工作者學習和研究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必讀著作。在新中國成立初期,這些著作的翻譯和傳播對我們黨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建設和哲學社會科學的發展起了重要作用。

毛岸青同志翻譯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實踐為我們做好這項工作樹立了榜樣,留下了寶貴經驗。翻譯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是一項嚴肅而艱巨的工作。要做好這項工作,必須以一絲不茍的科學態度,全面了解相關的歷史文化背景,透徹理解原文的含義,真正弄通原著的理論內涵,還要用規范的漢語準確地表達原著的內容。恩格斯說過,翻譯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是一項真正老老實實的科學工作。這項工作要求譯者在原意把握、史實考訂和語言表達三個層面反復斟酌,反復推敲,決不能有絲毫的隨意和疏忽。毛岸青同志正是這樣做的。他對黨的理論事業有高度負責的精神,有扎實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基礎,同時又有很高的俄文造詣。他參與翻譯的列寧和斯大林著作是高水平、高質量的。這些著作后來稍經修改被收入《列寧全集》和《斯大林文集》。毛岸青同志的翻譯經驗是留給我們的重要精神財富,值得我們永遠學習和發揚。

我們黨歷來重視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翻譯工作。黨成立之初就著手組織翻譯出版馬克思主義著作。1938年黨中央在延安馬列學院成立編譯部,專門負責翻譯馬列著作。毛澤東同志十分重視這項工作,他勉勵翻譯工作者,“學個唐三藏及魯迅,實是功德無量的”。新中國成立前夕,中央宣傳部《斯大林全集》翻譯室和中央俄文編譯局相繼成立。1953年,經毛澤東主席親筆批示,中央決定將這兩個部門合并正式成立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以便有系統有計劃地翻譯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全部著作。在我國長期的馬克思主義傳播史上,涌現出燦若繁星的一大批馬克思主義理論著作翻譯家,他們在不同歷史時期為黨的理論建設事業立下了不朽功勛。毛岸青同志就是建國初期在這條戰線做出重要貢獻的翻譯家,他的業績在我國馬克思主義傳播史上留下了值得銘記的篇章。

毛岸青同志作為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翻譯戰線的前輩,永遠值得我們學習和懷念。凡是與毛岸青同志一起工作過的人,無不贊賞他的學風和人品。他在《斯大林全集》翻譯室工作期間,風華正茂,才思敏捷,俄語水平高,翻譯能力強,備受人們敬重。但他并不因此驕傲自滿,而是謙虛謹慎,埋頭苦干。毛澤東主席對毛岸青的工作非常關心,要求他努力學習祖國的語言文字,以便能夠準確翻譯馬列著作。毛岸青同志沒有辜負父親的期望,為了彌補自己漢語功底不夠深厚的弱點,他刻苦學習,虛心向同事求教。在工作中,他嚴謹求實,精益求精,對自己的譯稿總是字斟句酌,一再修改,使譯文質量不斷提高。毛岸青同志為人忠厚,平易近人,與大家同吃同住同工作,在朝夕相處、團結協作中結下了深厚友誼,贏得同志們的廣泛贊譽。

毛岸青同志還是一位多才多藝的學者。離開經典著作翻譯崗位之后,他仍然堅持學習和研究理論,同時創作理論電視片、電視劇、詩歌、散文等,為我們留下了大量精神財富。

毛岸青同志離開了我們,他的高尚品格、革命精神和寶貴的翻譯經驗永遠熠熠生輝,激勵我們前進。

馬克思主義是我們黨和國家的指導思想,是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當前,為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創新和實踐探索,黨中央正在實施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編譯和校訂工作是中央理論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黨的思想建設和理論建設事業中,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編譯工作者任重而道遠。今天,我們深切緬懷毛岸青同志,就要努力學習他矢志不移的理想信念,孜孜不倦的求知熱忱,一絲不茍的科學態度,淡泊名利的奉獻精神。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更好地擔負起時代賦予我們的光榮使命,不辜負黨和人民對我們的殷切期望。

毛岸青紀念館

毛岸青紀念館坐落于克山縣城西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內,占地面積2.6萬平方米,建筑面積1669平方米,于2008年10月9日落成,并于11月23日開館。

紀念館共設“苦難童年”、“赴蘇礪煉”、“荼火日月”、“光彩人生”、“革命家庭”、“老區精神”六個展區,展示出毛岸青同志1947-1948年在克山縣參加土改工作的光輝業績及其平凡而偉大的一生,同時展現以毛澤東為代表的革命家庭的風范。

版權聲明:本網站所有權利歸香港毛澤東詩詞網所有 關於我們 站長統計 聯系我們

©Copyright 2014 香港毛澤東詩詞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