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人后代

毛岸英(1922年10月24日-1950年11月25日),本名遠仁,字岸英,初名永福,湖南湘潭人,是毛澤東與其妻子楊開慧的長子,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犧牲。安葬于朝鮮平安南道檜倉郡的中國人民志愿軍烈士陵園。

1922年10月24日,毛岸英出生在湖南省長沙市。8歲時,由于母親楊開慧被捕入獄,毛岸英也被關進牢房。楊開慧犧牲后,地下黨安排毛岸英和兩個弟弟來到上海。后來,由于地下黨組織遭到破壞,毛岸英兄弟流落街頭。他當過學徒,撿過破爛,賣過報紙,推過人力車。1936年,毛岸英和弟弟毛岸青被安排到蘇聯學習。在蘇聯期間,他開始在軍政學校和軍事學院學習,以后參加了蘇聯衛國戰爭,曾冒著槍林彈雨,轉戰歐洲戰場。1946年,毛岸英回到延安,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毛岸英遵照毛澤東“補上勞動大學這一課”的要求,在解放區搞過土改,做過宣傳工作,當過秘書。解放初期,任過工廠的黨委副書記。他雖然是毛澤東的兒子,但是從來沒有因自己是領袖的兒子而欺壓百姓,相反,總是處處嚴格要求自己,努力和普通勞動群眾打成一片。1950年10月參加中國人民志愿軍,1950年11月25日在美軍空襲中犧牲。

2009年9月14日,他被評為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之一。

2009年10月5日,溫家寶來到毛岸英烈士墓前獻上花束。他對著毛岸英的塑像說:“岸英同志,我代表祖國人民來看望你。祖國現在強大了,人民幸福了。你安息吧。”

在朝鮮檜倉郡志愿軍總部陵園里,長眠著一位天下知名的烈士——毛岸英。幾十年訪朝的中國人,總是懷著特殊的感情到那里憑吊。按彭德懷的話說,他是“我們志愿軍的第一個志愿兵”,他的光榮犧牲,既體現了領袖與人民的一致,也表現出個人崇高的獻身精神。

在同齡人中,有他那樣曲折經歷的非常少見。先后流浪、留學和在東歐參戰,并在國內學農,參加土改,到工廠當干部,參加志愿軍,最后犧牲在美軍投下的燃燒彈形成的火海中。

毛岸英,1922年出生于湖南長沙市,是毛澤東與楊開慧的長子。出生后,他隨父母到過上海、廣州、武漢,1927年大革命失敗時,隨母親及兩個弟弟回長沙縣東鄉板倉隱蔽。1930年,楊開慧被湖南軍閥何鍵逮捕時,8歲的毛岸英也被一同抓進監獄,目睹了母親與敵斗爭和犧牲前的慘烈。隨后,他被保釋出獄,翌年被外祖母、舅媽帶到上海交給毛澤民。

毛岸英兄弟三人被送到地下黨主辦的大同幼稚園后不久,小弟毛岸龍去世(還有突然失蹤一說)。黨組織因顧順章叛變等事件一再遭到破壞,幼稚園的孩子們被迫疏散。毛岸英和弟弟毛岸青被稱為“紅色牧師”的董健吾領回家中,因1933年中共中央遷往江西瑞金,黨的經濟資助中斷。董的原配妻子在生活困難時,對兩兄弟的態度變壞。據毛岸英講,兄弟倆曾一度過著流浪生活。后來,董健吾將他們找回,與地下黨接上關系,于1936年托東北軍將領李杜將兩兄弟送往歐洲,隨后到莫斯科入國際兒童院。

在國際兒童院,毛岸英學習認真,不久便擔任了少先隊大隊長,1939年加入了共青團并擔任支部書記。1941年,蘇聯衛國戰爭爆發后,盡管中蘇兩黨有過不讓中國孩子服兵役的約定,毛岸英仍堅決要求參戰。不久,他找到蘇軍總政治部副主任,被批準去軍校學習。1943年畢業時,他獲中尉軍銜,并加入聯共(布),后來回國轉為中共黨員。不久,他又進入伏龍芝軍事學院,在校期間曾到紅軍中擔任過坦克連的黨代表,參加過進軍白俄羅斯、波蘭和捷克的戰斗。1946年1月,他隨蘇共派往延安的醫生一同乘飛機回國。臨行前,斯大林專門接見了他,并贈送了一支手槍,他直至犧牲時,身邊還帶著這支槍。

毛岸英到延安,毛澤東抱病到機場迎接。據中央機關工作的老同志回憶,毛澤東的心情和身體一下子好了許多。父子在一起只吃了兩天飯,毛澤東便要毛岸英到機關食堂吃 大灶,并讓他到當時著名的勞動模范吳滿有家學種地,上“勞動大學”。吃慣了洋面包的毛岸英,這時睡農民的土炕,一樣干起農活兒。1947年春,國民黨進攻延安,他隨中央機關北撤,又按毛澤東的安排去土改工作團,在山西臨縣參加試點。他寫信報告父親說,兩個月的收獲比蹲在延安機關學習兩年還多。此后,他又到冀中、山東搞過土改,并參加了中宣部、中央機關保衛訓練班的工作。新中國成立半個月后,毛岸英與劉思齊結婚,毛澤東參加了婚禮,只送了一件穿過的大衣,并對兒媳說:“白天岸英穿,晚間你蓋,都有份。” 1950年春,毛岸英跟隨李克農訪蘇并當過翻譯,此后又要求到基層。1950年夏,他任北京機器總廠黨總支副書記,并決心“在這個工廠連續不斷地做十年工作”。

同年10月,毛澤東作出了抗美援朝的決定。毛岸英在家中遇到了準備出征的彭德懷,便要求入朝參戰,并得到毛澤東支持。隨后,他到志愿軍司令部任俄語翻譯兼機要秘書。除了彭德懷等幾人了解他的身世,其他人都只知道這是一個活潑、樸實、能干的年輕人。

11月25日第二次戰役開始,因“志愿軍司令部”所在的大榆洞發報甚多而被美軍測出,認定有重要機關并派飛機前來轟炸。當時,毛岸英等四人在木板房中。燃燒彈落下瞬間,形成上千度高溫。有兩人先后跳出后,木板房便化成灰燼。事后,在兩具遺體中,依據一塊蘇聯手表的殘殼,才辨認出毛岸英的遺體。

毛岸英犧牲當天,有人便提出要把遺體運回國內。彭德懷雖然難過得一天沒吃飯,還是決定就地安葬。后來,彭德懷又提出為他立碑,說明他自愿參加志愿軍的經過,“不愧為毛澤東的兒子”。毛澤東在與彭德懷見面時也強調“岸英是志愿軍的一名普通戰士”,并說“你們做得對”。

毛澤東得知毛岸英犧牲的消息后,強忍喪子之痛,緩緩地說:“打仗總是要死人的。中國人民志愿軍已經獻出了那么多指戰員的生命,他們的犧牲是光榮的。岸英是一個普通戰士,不要因為是我的兒子,就當成一件大事。”這是毛澤東一家為了中國人民的革命事業獻出的第六位親人。

毛岸英入朝參戰雖然只有短短的34天,他沒有作出如同邱少云、羅盛教、黃繼光、楊根思那樣的英雄壯舉,更沒有獲得任何榮譽稱號和紀念獎章。但是,他作為“志愿軍的第一人”,其中值得挖掘和品味的東西,以及他和毛澤東在這場戰爭中,在硝煙散去,在今天中國迎來了和平與發展的環境時留給人民的思考,更顯出了他的彌足珍貴。

毛主席本人在1951年3月,與他的老友周世釗談話中說: “當然你說如果我不派他去朝鮮戰場上,他就不會犧牲,這是可能的,也是不錯的。但是你想一想,我是極主張派兵出國的,因為這是一場保家衛國的戰爭。我的這個動議,在中央政治局的會上,最后得到了黨中央的贊同,作出了抗美援朝的決定……要抗美援朝,我們不只是物資的援助,金日成同志的告急電報是明寫的‘急盼中國人民解放軍直接出動援助我軍作戰’,要作戰,我要有人,派誰去呢?我作為黨中央的主席,作為一個領導人,自己有兒子,不派他去抗美援朝,保家衛國,又派誰的兒子去呢?人心都是肉長的,不管是誰,疼愛兒子的心都是一樣。如果我不派我的兒子去,而別人又人人都像我一樣,自己有兒子也不派他去上戰場,先派別人的兒子去上前線打仗,這還算是什么領導人呢?這是一個方面。另一方面,岸英是個年輕人,他從蘇聯留學回國后,去農村勞動鍛煉過,這是很不夠的,一個人最好的成長環境就是艱苦!在戰斗中成長要比任何其他環境來得更嚴更快。基于這些原因,我就派他去朝鮮了。”

人物年表 

1922年10月24日出生在湖南省長沙市 

1925年10月舉家遷往廣州 

1930年10月24日,與母親楊開慧一同被捕

1931年春節前夕,由地下黨安排到大同幼稚園,化名楊永福 

1936年由東北軍將領李杜將軍帶到法國 

1937年從巴黎來到莫斯科 

1940年加入蘇聯列寧共產主義青年團,后任團支部書記、伊萬諾沃市列寧團區委員 

1942年5月進入伊萬諾沃蘇雅士官學校學習 

1944年夏轉為聯共(布)正式黨員擔任某坦克連指導員 

1945年底,經中共中央和毛澤東的批準,隨同兩名蘇聯醫生回國 

1948年進入河北建屏中央機關保衛訓練班學習 

1949年調中央社會部工作 

1949年10月15日與劉思齊結婚 

1950年10月,毛澤東決定毛岸英入朝 10月8日參加中國人民志愿軍,隨彭德懷飛抵沈陽 10月19日隨志愿軍司令部到朝鮮,擔任司令部俄語翻譯兼機要秘書,任黨支部書記 

1950年11月25日上午,犧牲于朝鮮戰場,年僅28歲。

回憶文章

毛岸英是紅色后代的光輝榜樣。在革命改變舊制度的急風暴雨中,做到這一點也許多少容易些;進入和平建設年代,則難而又難。 毛澤東的親屬和好友看望毛澤東時,大家都有一種不約而同的禁忌,就是從不提起毛澤民、毛岸英。 中國共產黨第一代領導人的紅色后代中,毛岸英是光輝的榜樣。在有著千年封建血統觀念的中華大地上,毛岸英走過的人生道路格外令人敬佩。因為這是真正的共產主義的平等觀教育的結果,也是對舊傳統觀念的有力沖擊。在革命改變舊制度的急風暴雨中,做到這一點也許多少容易些;進入和平建設年代,則難而又難。多少年后,人們講起“毛澤東的兒子上前線”還不勝感慨,恰恰也在于此。

據毛澤民的遺孀朱旦華回憶,多年來親屬和好友們去看望毛澤東時,大家都有一種不約而同的禁忌,就是從不提起毛澤民、毛岸英,以避免引起毛澤東的傷心。在抗美援朝戰爭期間和戰后,毛澤東多次接見和慰問烈屬,心情都顯得沉重,因為他自己同樣也是烈屬。盡管有些烈屬想遷回親人的遺骨,但是,人們知道毛主席的兒子也犧牲在朝鮮,埋葬在朝鮮,就都不再說什么。這種領袖帶頭奉獻的精神,恰恰是新中國擁有強大力量的重要源泉。

他一向反對特殊化,就某親屬“希望在長沙有廳長方面的位置”一事,回信表示:“我非常替他慚愧,新的時代,這種一步登高的‘做官’思想已是極端落后了”

毛岸英回國后,一直反對人們因他是領袖的兒子而另眼看待。湖南解放后,他非常懷念當年冒著危險照料自己的外祖母向振熙(楊開慧之母)和其他親屬,經父親同意專門去了一次湖南老家為外婆祝壽。不過,面對一些親屬按照舊觀念提出的安排職務的要求,他都不講情面。1949年10月,毛岸英給表舅向三立寫了一封信,就某親屬“希望在長沙有廳長方面的位置”一事,表示“我非常替他慚愧,新的時代,這種一步登高的‘做官’思想已是極端落后了……共產黨之所以不同于國民黨,毛澤東之所以不同于蔣介石,毛澤東的子女妻舅之所以不同于蔣介石的子女妻舅,除了其他更基本的原因之外,正在于此。”他又說:“我愛我的外祖母,我對她有深厚的描寫不出的感情。但她現在也許罵我‘不孝’,罵我不照顧楊家,不照顧向家,我得忍受這種罵。”他還解釋說:“至于父親,他是這種做法最堅決的反對者。”出于認為“我本人是一部偉大機器的一個極普通平凡的小螺絲釘”的思想,當抗美援朝的號角吹響后,他便不顧毛澤東身邊的人勸阻,堅決要求入朝參戰。父親也表示支持。

志愿軍入朝作戰的決心,是中央在1950年10月才最后確定的,11月上旬之前參戰一事對外還保密。毛岸英因經常回家,并幫助翻譯與蘇聯協商的電文,在彭德懷受命時便知道此事,于是求“彭叔叔”帶他去朝鮮。毛澤東身邊的人以及負責保衛的李克農都不同意,因為他們知道毛澤東的家庭在革命斗爭中付出了多大犧牲,更何況此次要面對擁有世界上最強大火力的美軍,要“鍛煉”也絕不能選擇這種隨時可能犧牲的地方。毛岸英卻向父親講了自己的決心,得到了支持。然后,他告訴病中的妻子,自己要出遠門。當中南海里的許多人都來勸毛澤東出面阻止時,得到的回答只是:“誰叫他是毛澤東的兒子!他不去誰還去!”

1950年11月25日上午11點左右,美軍4架戰斗機嗡嗡怪叫著在志愿軍司令部上空盤旋,隨即扔下幾枚汽油彈。已躲入防空洞的毛岸英等四名參謀見敵機飛走,便跑回來。誰知緊接著又飛來四架敵機,扔下無數汽油彈,毛岸英等再向外跑,為時已晚。炸彈在屋頂及前后落下來,木板房的門已被火封死,一時濃煙滾滾,火光沖天。

剛躲進防空洞的彭德懷聽到外面有人喊道:“不好,作戰室有人值班呢!”

彭德懷忙問:“都是誰?怎么不疏散?”

彭德懷一邊說著就往外跑。

“這時出去太危險了!”警衛員景希珍死命抱住彭德懷,不讓他跑出去。

彭德懷火了,大聲罵道:“放開!快放開,再不放老子斃了你!”

景希珍哭著,死也不肯放手。

彭德懷用力掙脫后,就直沖司令部的木房。當知道毛岸英在里面時,沖著起火的作戰室大叫:“岸英,快跑出來,聽見了沒有?快跑出來……”

但是,毛岸英再也聽不到喊聲了,他已在熊熊大火中壯烈犧牲。

彭德懷氣得直跺腳,立刻掏出手槍來,面對敵機逃跑的方向,對著天空“砰砰”地放了兩槍。

槍聲帶著中國人民志愿軍司令員痛苦的喊聲,在朝鮮前線上空回旋。

大火撲滅后,有人找到了岸英的手表,把他交給彭德懷。

彭德懷噙著淚水,把表遞給秘書綦魁英說:“保管一下。”

毛岸英犧牲了!毛岸英是中華民族的驕子,為世界和平獻出了年輕的生命。

愛情故事

劉思齊第一次見到毛岸英,是在8年之后的1946年7月。劉思齊在1939年隨父母親離開延安前往蘇聯。不料,在路過新疆迪化(今烏魯木齊)時,陳振亞和張文秋被新疆當局扣留。1941年5月21日,陳振亞在新疆遇難。1943年4月,張文秋在新疆被反蘇、反共的盛世才逮捕,劉松林也和母親一起進了監獄。同時入獄的還有毛澤東的二弟毛澤民、毛澤民的妻子朱旦華、中共一大代表陳潭秋等。抗日戰爭勝利后,經中共代表和國民黨談判,多方營救,被關押在新疆監獄的130多位革命者終于在1946年6月獲得釋放。應中共中央領導人周恩來的要求,國民黨西北行營主任兼新疆省主席張治中將軍,派武裝將這一大批人集體護送到了延安。過了6年鐵窗生活的劉松林,回到延安后又見到了毛澤東,見面的地方仍是中共中央黨校禮堂。那是在她們回到延安的第二天,中共中央主席毛澤東專程前往看望這批出獄的同志。第二天,毛澤東派人來接“干女兒”。在毛澤東的家,劉思齊第一次見到了毛澤東的長子毛岸英。

那時,毛岸英24歲,長劉思齊8歲。半年之前他才從蘇聯回國,回到闊別19年的父親身邊。毛岸英是一位英俊的小伙子,長得比毛澤東還高。毛岸英給劉思齊的第一印象是很隨和。他雖然在蘇聯呆了10年,但中國話依然講得很好,劉思齊講的話他都能聽懂,不像剛從國外回來的。就這樣,劉思齊把毛岸英當成了大哥哥,喊毛岸英“大哥”。不過劉思齊在延安跟她這位大哥僅見了這么一面而已。毛澤東考慮到毛岸英在國外太久,不了解中國國情,所以就讓他自帶口糧,到延安城南15里的吳家棗園,跟一個勞動模范學習種田,平時難得回家。

1948年3月23日,在人民解放軍已轉入進攻的形勢下,毛澤東率中共中央前委離開陜甘寧邊區,東渡黃河進入晉綏解放區。4月22日,西北野戰軍收復延安,毛澤東和中共中央卻沒有再回延安,而是繼續向東,于5月27日到達了平山縣西柏坡。不久毛岸英也從山東來到了西柏坡,在中共中央宣傳部擔任編輯助理。正巧,就在這時,劉思齊來西柏坡看望母親張文秋。她在一個下午去毛澤東那兒,在那里又遇見了毛岸英———這是他們第二次相見。

18歲的劉思齊,梳著兩條辮子,已經是個大姑娘了。毛澤東留她吃飯。那天晚上,毛岸英跟她一直談到11點多。此后,劉思齊在西柏坡住了近一個月,跟毛岸英有了很多次的接觸,彼此產生了感情。劉思齊假期結束后回到山西,進入長治北方大學學習。毛岸英跟她保持通信聯系。毛澤東發現自己的長子愛上了自己的干女兒劉思齊,對這門親事當然很滿意。1948年9月,毛澤東邀張文秋見面時,跟她商量這樁親事。張文秋一口答應下來。于是,毛岸英和劉思齊正式訂了婚。

毛岸英很想和劉思齊早點結婚。但是,當時華北解放區在男女結婚年齡方面有明文規定,男20周歲、女18周歲方可結婚,而劉思齊的實足年齡離18周歲還差幾個月,所以毛澤東沒有同意。毛岸英很不高興,還鬧了情緒。毛澤東為此發火道:“誰讓你是毛澤東的兒子的!”就這樣,又過了幾個月,在新中國成立之后的一個周末———1949年10月15日,毛岸英和劉思齊在北京結婚,婚禮隆重而簡樸。毛澤東親自在中南海為他們主持婚禮。周恩來和鄧穎超、朱德和康克清、劉少奇和王光美、李富春和蔡暢、謝覺哉和王定國等重要領導人夫婦成了婚禮上的貴賓。毛澤東只送一件大衣給毛岸英,說:日間岸英穿著御寒,晚上蓋在身上,兩人都暖和。這時,毛岸英在中央調查部擔任機要秘書和翻譯,新房就設在中央調查部的院子里。

抗美援朝戰爭爆發,毛岸英便和指揮所的幾位工作人員一起隨彭德懷飛往了沈陽。臨行前,毛岸英托毛澤東辦公室的一個同志轉告劉思齊,說組織上派他出差去了。10月13日,毛岸英回到家方知,在他走后,劉思齊得了急性闌尾炎,住進了北京醫院。毛岸英在醫院里陪了劉思齊兩夜,于10月15日清晨又隨彭德懷飛回了沈陽。1950年10月15日早晨,毛岸英在醫院里告別了妻子劉思齊。毛岸英這一別從此便音訊杳然。

人物評價

朝鮮領導人

金日成:毛澤東同志是偉大的國際主義的典范和楷模,為了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他犧牲了包括妻子在內至親至愛的五位親人;為了朝鮮人民的反侵略和保衛世界和平,他又把最疼愛的長子毛岸英送來朝鮮。岸英犧牲了,我們會永遠懷念他! 樸正愛:感謝毛澤東主席派來中國人民志愿軍,同時送來自己的親生兒子,幫助我們打敗了侵略者,挽救了我們的國家。朝鮮人民永遠牢記中國人民志愿軍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建立的豐功偉績。

金永南:中國人民偉大領袖毛澤東主席和毛岸英烈士是我們朝鮮的親密戰友,朝鮮全國漫山遍野都滲透著志愿軍將士的鮮血,中國人民支持了我們的正義事業,我們不會忘記,深表感激。

楊亨燮:毛岸英作為中國人民偉大領袖毛澤東主席的長子,為了朝鮮人民獻出了自己的生命,朝鮮人民永遠不會忘記毛岸英烈士和志愿軍所創下的不朽功勛。

中國領導人

周恩來:毛岸英入朝一個月零三天就犧牲了,他吃過苦、留過學、打過仗,又經過農村和工廠的鍛煉,在和毛岸英同齡的一代青年中,像他那樣受過良好教育和多種鍛煉的人是不多的。毛岸英的犧牲,對黨,尤其對主席,都是一個無法挽回的損失。

彭德懷:國難當頭,挺身而出,這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得到的。有些高干子弟甚至高級干部本人就沒有做到,但毛岸英做到了,毛岸英是堅決請求到朝鮮抗美援朝的。

江澤民:我聽洪學智同志講過毛主席是怎么把毛岸英送到朝鮮前線,毛岸英是怎么犧牲的以后,十分感動。假如我們所有的干部對子弟都能像毛主席對待毛岸英一樣,我們的黨一定興旺,我們的黨一定為群眾所擁護。

相關詩詞

(一)

痛悼毛岸英——電影《毛岸英》觀后作

毛家岸英,與命抗爭。八歲坐牢,受盡煎熬。

少年苦難,撿過破爛。后去蘇聯,學戰非凡。

回到延安,歷練數番。抗美援朝,再顯英豪。

鳳凰涅褩,人天共仰。忠靈永垂,日月同輝!(民亭新作)

(二)

《毛岸英》

1

齡年喪母闖難關,艾蕭百萬,碧血染青天。風雨縱橫苦綿綿,身軀雖小毋畏寒。

硝煙滾滾赴黃泉,東成之子,正如主席言:“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尸還。”

2

異域他鄉,青山綠水,青松翠柏,看往昔歲月:硝煙彌漫,熊熊烈火,碧血成海。紙婚便逝,老來喪子,鴨綠何以斷血脈?悲難盡,問蒼穹大地:天情何在?

五內尚有陰霾,言亡夫云欲變英臺。今濃濃妖霧,飄至霄漢,視死如歸,千古效懷!車水馬龍,高樓大廈,莘莘學子送春來。數十載,君至否極樂,幸福花開?

永遠的懷念

《求是》雜志2011年第1期刊登了毛新宇懷念毛岸英的文章:《永遠的懷念——從電視劇〈毛岸英〉說開去》

1950年11月25日,我的伯父毛岸英壯烈犧牲于朝鮮平壤會昌郡志愿軍司令部,年僅28歲。前段時間,電視劇《毛岸英》將伯父偉大短暫的人生搬上屏幕,受到觀眾的普遍歡迎。觀看這部電視劇,每看一集我都流淚,伯父坎坷曲折的人生歷程,折射出中國革命的光輝歷史。伯父是中國人民的優秀兒子,也是偉大的共產主義和國際主義戰士。

在伯父和父親的童年記憶中,總是跟隨著爺爺奶奶到處奔波,開展轟轟烈烈的工農運動,爺爺奶奶的革命經歷對他們兄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特別是奶奶楊開慧,不僅教授伯父文化知識,還教育他樹立革命的人生信仰,樹立為中國人民解放事業而奮斗的遠大理想。奶奶為革命而犧牲的壯舉,本身就是伯父的光輝典范。奶奶犧牲后,伯父兄弟三人被送到上海。由于叛徒的出賣,上海黨組織遭到破壞,伯父帶著兩個年幼的弟弟過著暗無天日的流浪生活,叔叔毛岸龍不幸得病夭折了。伯父和父親相依為命,賣報、推洋包車、撿垃圾,苦難的經歷,錘煉出他們頑強的意志。最終,黨組織在上海街頭找到了伯父和父親,將他們送至蘇聯。在蘇聯的十年中,伯父和父親如饑似渴地學習,特別是系統學習了馬列著作和爺爺的哲學思想。爺爺和他的戰友們長征到了延安,十分關心在蘇聯學習生活的這批孩子,經常派人去蘇聯,給他們帶去中國的書籍和各種刊物。周恩來和鄧穎超就曾到蘇聯看望他們,高興地和兄弟倆合影留念。后來,周恩來把這張照片帶回了延安,爺爺見到照片也十分欣喜。

伯父和父親在蘇聯健康地成長著,長身體長知識,爺爺經常寫信教導他們,年輕時以學習自然科學為主,中年以后以學習社會科學為主,要努力學習一切科學知識。蘇德戰爭爆發前夕,賀子珍奶奶和李敏姑姑來到蘇聯,和伯父、父親組成一個溫馨的家庭。賀子珍奶奶慈母般照顧著伯父和父親。蘇德戰爭爆發后,伯父給斯大林元帥寫了信,要求參加到抗擊法西斯的偉大戰爭中去,伯父來到列寧軍政學院,加入了蘇聯共產黨。后來擔任了蘇軍坦克連指導員,和英勇的蘇聯紅軍將士一起,從蘇聯打到波蘭,又從波蘭打到了德國柏林。父親岸青和李敏姑姑等中共領導人的子女也投入到伐樹木、修道路、縫被子等支援前線的勞動之中。二戰結束后,伯父進入蘇聯伏龍芝軍事學院學習,完成了大學學業,父親岸青則進入東方大學學習。1945年,伯父返回祖國,回國前夕斯大林元帥接見了他并贊揚了他在蘇德戰爭中的英勇表現,贈給伯父一把小手槍作為紀念。

能夠回到祖國和爺爺相聚,伯父心中感到無比甜蜜和喜悅,他迫不及待地希望能早日見到日思夜想的父親。爺爺、伯父父子相見,喜極而泣。伯父來到延安后不久,爺爺就發現,伯父由于長年生活在蘇聯,對中國的國情和文化,對中國的農民和農村,都已經變得有些陌生了。爺爺讓伯父脫掉了蘇聯的軍服,換上了中國的裝束。為了讓伯父補上中國革命這一課,爺爺送伯父上勞動大學,拜延安勞模吳滿有為師,學習種地干農活。伯父也由蘇聯共產黨員轉為中共黨員。伯父很快適應了艱苦的生活環境,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學會了干全套農活。解放戰爭期間,伯父先后到山西、河北、山東三省參加土改工作。他更加了解了中國農村和農民,同時自覺地將學到的革命理論和實際緊密結合,解決了不少土改中的難題。這時的伯父也收獲了甜美的愛情,和我的大姨劉思齊相識相愛。伯父和大姨都是烈士后代,思想容易產生共鳴,感情基礎深厚。我要在這里順便提一句,我的父親毛岸青于1947年回到中國。爺爺為了讓父親同樣補上中國革命這一課,也安排父親化名楊永壽,到黑龍江省克山縣參加土改工作,父親像伯父一樣,深入群眾,走鄉串戶,將黨的土改政策編成歌謠,形象生動地向貧苦農民宣傳,父親還在當地發明創造了一些農業生產工具。1948年,父親經李富春、蔡暢夫婦介紹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新中國開國大典舉行不久,1949年10月15日,伯父和大姨喜結良緣,有情人終成眷屬。長子結婚,這一天爺爺特別高興。在中南海家中,舉行了簡單樸素的喜宴。爺爺送給伯父和大姨的新婚禮物是他去重慶和蔣介石談判時穿過的大衣,這件衣服對于伯父和大姨來說是極其珍貴的。

伯父和大姨新婚后,并沒有享受安逸舒適的生活,伯父對自己要求很嚴,主動要求到基層工作。在他的強烈要求下,被安排到北京機器總廠工作,擔任黨總支副書記。1950年美國發動侵朝戰爭,并把戰火燒到中國領土。黨中央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重大決策,當祖國和人民需要的時候,伯父挺身而出,毅然走上了炮火硝煙的朝鮮戰場。在朝鮮戰場上,伯父和志愿軍司令部的同志們同甘共苦,努力工作。為了減少勤務兵外出打水的次數,保護戰友的安全,他十分注意節約用水。據伯父的同事趙南起回憶,每當深夜來臨,伯父就會掏出大姨的照片深情凝視,難以成眠。伯父隨志愿軍入朝參戰,行前去醫院看望大姨,并沒有告訴大姨真相。到外婆張文秋家,也沒有告訴外婆真相,只是拜托外婆照料父親岸青的生活。有誰會料到,伯父這次和她們的分別,竟是永別。1950年11月25日,美軍飛機轟炸志愿軍司令部,伯父壯烈犧牲了。爺爺、外婆、大姨、父親、母親都感受到了巨大的傷痛。1959年,伯父犧牲已近10年。爺爺十分關心大姨再婚組建家庭的事,就把母親找來,要母親去做大姨的思想工作。大姨哭著對母親說:伯父犧牲近10年了,她還沒有見到伯父的尸骨,見不到伯父的尸骨她是不會再婚的。母親把大姨的想法和愿望轉告給爺爺,爺爺聽完后老淚縱橫。為了實現大姨的心愿,爺爺自出路費,還出錢給母親和大姨做了新衣服,讓母親陪大姨去朝鮮給伯父掃墓,并囑咐到朝鮮要通過中國駐朝大使館,不要驚動朝鮮政府。在伯父的墓前,大姨昏了過去。一段段往事讓我一次次體悟到爺爺的偉大。為了國家和民族,爺爺將最喜愛的長子送上了戰場。當兒子壯烈犧牲后,他沒有要求把兒子尸骨運回國,而是和其他志愿軍烈士一起,埋在了朝鮮的青山綠水之中。母親生前,我三次陪她給伯父掃墓,每次都見母親流著淚,在伯父的墓前輕聲呼喚伯父。在我的人生成長經歷中,我記不清母親有多少次用伯父的業績來教育我,希望我成長為伯父那樣對國家對人民有用的棟梁之才。新中國建立60周年前夕,溫家寶總理率代表團訪朝,在伯父墓前,溫總理動情地表述了中國人民對伯父永恒的懷念。伯父和成千上萬壯烈犧牲的志愿軍烈士們的功績,與山河同在,與日月同輝。

伯父犧牲60余年了,人民以各種方式來懷念他。我要終生以伯父為學習楷模,像伯父那樣去報效祖國和人民。

版權聲明:本網站所有權利歸香港毛澤東詩詞網所有 關於我們 站長統計 聯系我們

©Copyright 2014 香港毛澤東詩詞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