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報道

為了人民的根本利益,毛澤東兩赴重慶

  

  卅載寒來暑往,抹不掉人們的深切緬懷。歷史不會忘記,在決定中國前途、民族命運的關鍵時刻,在作出事關國家發展大局、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決策的時候,毛澤東曾兩度把光輝的足跡留在重慶。

  一赴重慶,為中國的和平理想而來

  抗日戰爭勝利後,實現和平,休養生息,是全中國人民的共同願望。因此,戰後中國是走向和平民主團結還是內戰獨裁分裂,國共兩大政黨必須進行歷史性的選擇,並向人民作出回答。中國共產黨力圖通過和平民主途徑,建設一個獨立、民主、富強的新民主主義的中國;蔣介石集團則妄圖通過內戰消滅共產黨,繼續維護其一黨專制的獨裁統治。

  19458月,蔣介石以“萬急”、“迫切”、“懸盼”等言詞,三次電邀毛澤東來重慶談判,試圖玩弄假和談伎倆,爭取政治上的主動,為準備和挑起內戰贏得時間和政治本錢。當時,人人都在關注延安的態度。828日,早已識破蔣介石假和談真內戰陰謀的毛澤東率中共代表團由延安飛抵重慶。身系天下安危的毛澤東的到來,充分顯示了中國共產黨謀求和平民主的真誠願望和誠意,國統區各界民眾對毛澤東赴重慶談判寄予極大的期望,以真摯的熱忱歡迎他;國際社會和國內外輿論,也以驚異的目光關注他。

  重慶談判從829日開始,到1010日結束,歷時43天。在43天中,毛澤東運籌帷幄,指揮若定,以談對談,以打促談,用革命的兩手對付反革命的兩手,在談判中堅定維護人民的根本利益,在戰場上堅決回擊國民黨反動派的軍事進攻,始終掌握著政治上的主動權。為了使談判能夠獲得進展,確保人民要求和平的願望得以實現,毛澤東審時度勢,在“不損害人民根本利益的原則下”作出重大讓步,最終與國民黨政府簽訂《政府與中共代表會談紀要》(即“雙十協定”),確定了和平建國的基本方針。

  重慶談判期間,毛澤東還以不同凡響的個人魅力,積極開展統戰工作。他頻繁與重慶各黨派、各界代表人物和外國友好人士廣泛接觸、深入交往;多次舉行各黨派和各界人士座談會,拜訪和會見愛國民主人士,向他們介紹國共談判情況,交流對國是的看法,傾聽他們的意見和願望,宣傳中國共產黨和平民主建國的政治主張,指出“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毛澤東還應老友柳亞子之請求,重抄他在長征中所作的《沁園春雪》,一句“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寓意了他對人民力量和中國光明前途的信心,震動了整個國統區,並在人民中廣為傳誦。其間,毛澤東還多次會見外國駐華使館官員、外國記者和國際友人,與他們廣泛交談,向他們闡明中國共產黨的對內對外政策,以高超的政治智慧和獨具魅力的人格力量,贏得了國際社會的普遍尊重。

  二赴重慶,為實現“高峽平湖”的民族夢想而來

  19583月,當毛澤東再次踏上重慶的土地時,已是他離開重慶13年之後。這一次,毛澤東是為治理長江這件事關國家發展大局、人民根本利益的大事而來。

  治理長江是長江流域人民的千年期盼。為了這個期盼,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早在1918年的《建國方略》中就提出了建設三峽水利工程的設想。但是,在當時內憂外患、戰亂頻繁、國力衰弱的中國,偉人的構想,祗能是一個美好夢想。

  新中國建立不久,以毛澤東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就高度關注長江水患治理問題。在新設立的國家水利部中專設了長江水利委員會,組織專家研究長江的治理。19532月,毛澤東大膽提出在三峽卡住長江,修建大型水利樞紐的思路。這一重要思路,為後來國家制定“水利工作必須從流域規劃著手,採取治標和治本結合,防洪與排澇並重的方針”確定了政策指導,並促成了國家對三峽水利工程大規模可行性科學論證工作的上馬。

  19583月,毛澤東在成都主持會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三峽水利樞紐和長江流域規劃的意見》。此《意見》在吸收不同意見基礎上,作出了“從國家長遠的經濟發展和技術條件兩方面考慮,三峽樞紐是需要修建而且可能修建的,但是最後下決心確定修建及何時開始建設,要待各方面的準備工作基本完成之後,才能作出決定”的科學判斷,為三峽工程建設定下了基調。

  其實,早在1957年,毛澤東就想親自看看三峽的地貌是否適合修建大壩。為此,他於當年77日給中央發了一封驚人的電報:“我擬於724日到重慶,25日乘船東下,看三峽。如果三峽間確能下水,則下水過三峽,或遊三峽間有把握之一個峽。請中央考慮批準。”經過調查,中央政治局沒有同意他的這個要求。

  19583月的“成都會議”一結束,毛澤東就風塵僕僕地來到重慶。在視察企業、看望工人後,登上了“江峽”輪,順江東下,視察長江。一路上,他迎風屹立船頭,聽專家講解,觀地形水勢,以詩人的情懷、政治家的胸襟,繪就他心中“截斷巫山雲雨,高峽出平湖”的三峽新貌。

  從長江水利委員會的建立到三峽工程論證決策的歷史中,我們可以清晰看到以毛澤東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在三峽工程建設這一事關國家經濟發展大局、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重大問題上,始終抱著嚴謹的科學態度、實事求是的務實作風,體現了作為人民領袖的毛澤東對國家、對歷史高度負責的精神,以及一切從中華民族福祉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發的自覺性和使命意識。此後幾十年,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領導集體、以江澤民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領導集體和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繼續堅持毛澤東制定的“積極準備,充分可靠”方針,以慎重和科學的態度指導三峽工程論證、決策和建設,一以貫之地堅持了一切從民族和人民根本利益出發,“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最高宗旨。

  毛澤東生前曾說:“將來我死了,三峽工程修成後,不要忘了在祭文中提到我啊。”而今,西江石壁已立,高峽平湖已現,神女無恙,百姓安康,偉人“高峽出平湖”的夢想已變為現實。毛主席一生心系的重慶人民為這一“功在當代利千秋”的偉大工程的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今天的庫區新貌和三峽美景,就是對一代偉人毛澤東逝世30週年的最好祭文。

  來源:當代黨員  2006年第9


版權聲明:本網站所有權利歸香港毛澤東詩詞網所有 關於我們 站長統計 聯系我們

©Copyright 2014 香港毛澤東詩詞網 All rights reserved